怒放的白菊花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3 回答:爱度老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的两处“苦”的具体内涵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选文中⑮段画线的语句。
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满头银发无神地耷拉在耳旁……(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这位退休教师的形象。
(5)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怒放的白菊花”的含义。
(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介绍碗底村的地理环境,“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既交代了碗底村名由来,也暗示了此地的生活状况。
B.“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倔强的性格和一定要留下来的决心。
C.作者在塑造儿子这一形象时别具匠心,直接刻画了一个充满韧劲儿、着力改善民生、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年轻村干部形象。
D.文中写母亲与儿子多次打电话的情节,与结局校长发现儿子已经去世的情节形成突转,出人意料,使文章陡生波澜。
参考答案:
(1)一位退休教师到儿子曾经工作的碗底村教书,累倒在讲台上。
(2)不一样。苦心:体现了校长的善良与耐心。苦着嘞:体现了生活条件的恶劣。
(3)外貌描写,生动传神的写出她病痛时虚弱苍老的样子,表现了她为乡村教育鞠躬尽瘁的精神,表达了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慈爱——每天和去世的儿子打电话,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那老太太有着满头的乌发;爱教育事业——退休后还去乡村教书;教学有方——课堂上常常听见孩子们一浪一浪的笑声;心灵手巧——晚上她在灯下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执著倔强——碗底村的教学条件艰苦也毫不退缩。
(5)表层含义:这位母亲的满头白发像怒放的白菊花。深层含义:白菊花象征母亲对儿子的怀念,象征着这位母亲坚强不屈的高洁品格。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