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题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2-28 回答:爱度老师
(1)单项选择题
1)第③自然段中,“一场飞来横祸”指的是( )
A.司马迁替将军辩护。
B.司马迁得罪了汉武帝。
C.司马迁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2)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对应的句子是( )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固有一死,可以重于泰山,可以轻于鸿毛。
C.人固有一死,不是重于泰山,就是轻于鸿毛。
3)《史记》记载的是( )
A.汉朝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
C.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
4)文中写司马迁在竹简上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而不是写小篆,是因为( )
A.隶字很漂亮。
B.隶书通行于两汉。
C.隶字在竹简上容易书写。
5)下面最能准确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发愤编写《史记》的故事。
B.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研读、整理、搜集资料的故事。
C.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努力读书的故事。
(2)给第③自然段中加粗的句子作简单的批注。
当我读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时,我批注的是:
(3)这篇短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4)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B;2)A;3)B;4)B;5)A;
(2)司马迁继承父亲的意愿,决心完成《史记》这部巨著,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题;
(4)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忍辱负重,意志坚定,发愤著书,是一位具有惊人的毅力的人。司马迁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