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
1.脑畔 糜子 油馍 眼眶
2.B(B项的修辞手法应为拟人。)
3.B(“脑畔上”在本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4.D(A.历一厉;B.摸一馍;C.废—费。)
5.(1)示例一:美丽中国梦,红色延安情。 示例二:游红色延安,忆峥嵘岁月。
(2)示例:组织观看有关重走长征路的纪录片;组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组织主题手抄报比赛。
(3)示例:白云山歌来珠江水舞,小船悠悠把梦摇。
阅读与鉴赏
1.诗人运用动作描写,用“抓”“贴”“搂”“扑”等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用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无比热切与激动的内心。
2.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欢快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久别后回到延安时兴奋、激动的心情。这句诗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唱”“笑”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3.不能。“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与母亲久别重逢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在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对延安有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或“到”,就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4.因为“杨家岭”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枣园”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与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分别是“红旗”“脚印”和“灯光”,这些事物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诗人将这些地点连接在一起,体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延安的精神,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巨大的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