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 (一)语 文本试卷共8页, 23 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 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 (25分)1. 默写古诗文。(1)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2)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其五)》](3)_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 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遗恨迷烟树。(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6)“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气概古今同。英雄,是一种信仰,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愿为民族与国家而献身的气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的夏季来临,莎莉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 ( )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zhù cháo,如何 (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也懂得了松鼠、麋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 qī xī。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 zhù cháo ( ) (2) qiān xī ( ) (3) qī xī ( )3. 下列依次填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繁荣昌盛 温暖 繁殖B. 繁荣昌盛 温软 繁殖C. 繁花似锦 温软 繁衍D. 繁花似锦 温暖 繁衍4. 根据上文内容,下列填入段末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世界的伟大和自然的美好。B. 我了解事情越多,就越感到世界的美好和自然的伟大。C.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美好和世界的伟大。D.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第一,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第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第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第四,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在演讲结尾,他用中国古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选自中国政府网,有删改)【材料二】“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节选自习近平《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主旨演讲)5.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6. 有位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阿夫不太理解“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的意思,请你结合材料二和链接材料,简要讲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及习近平主席引用这句话的意图。链接材料】词语解释:孤: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②孤独,孤单;③封建时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④辜负。举:①举起,抬起;②推荐,推举;③行,行事;④攻下, 占领;⑤全。趋:①跑,快走;②趋向,奔向;③追逐,追求;④志趣, 旨意。根据名著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7. 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①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②三打祝家庄8.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二、阅读(45分)(一)(4分)9.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二)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空乏其身 (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11.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 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③。”(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节)[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2.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犹割股以啖腹/屠自后断其股B. 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吾欲入劳军C. 太宗谓侍臣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 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13.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14.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生于忧患”激励了很多人战胜磨难,但历经忧患就一定能让人走向成功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孟子和太宗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三)(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常心不平常黄永武①我第一次听到“平常心”这个词,记得是在数十年前。旅日围棋高手林海峰出战阪田九段,他的老师吴清源告诉他:下棋的要诀就是“平常心”,急切求胜或怯场懦弱者必败,临阵要“阳阳如平常”,才不致举动毛躁、表现失常。②“平常心”最早是中国禅宗所倡导的,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 “如何是道?” 南泉禅师就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看起来只如平常,却不平常,高度原来是与“道”相等。在《景德传灯录》里,有僧人问招贤禅师:“如何是平常心?”招贤禅师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僧人直率地再请教禅师道:“我学不会,该怎么办?”招贤禅师又告诉他:“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平常心就是稀松平常,不做作,不勉强,天性自然,连学习都是不必的。③禅宗最早讲平常心,主要是说“大道”并非在日常庸事之外,“修行”并不是要超出本性。因此,“饥来吃饭倦来眠”就是修行要道,以此昭示人们不要到自身之外去觅仙佛。可惜世人往往弄不明白,常常拿着灯去找火。④现在流行的“平常心”是什么含义?我无从确定。但我认为,至少应含有三重意义。⑤第一是从容轻松。⑥不疾不徐,葆有心灵的常态。事情一件一件,从容去做, 不在做一件时又兼做另一件,临到大事尤其要舒缓轻松一些。解除时间的紧迫感,不必以心跳来计数光阴,允许浪费一些时间,作为正常进程的一部分。⑦史书上称赞曹操几乎要芟刈群雄、平定海内,就是因为他与敌人对垒时,能“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临阵不像想打仗的姿态,这是怎样的平常心?平常心很难假装:内心一在乎,形貌就婉媚; 内心一畏惧,形貌就伛偻;内心一愤怒, 形貌就刚愎;内心一忧愁,形貌就皱蹙;只有怀平常心的人,不震怖、不慌乱,言辞温和,形貌也安闲。⑧第二是忘怀得失。⑨不骄不妒,维持情绪的稳定。这其实是极难的,谁能“受聘无喜色,被黜无忧色”?一个人除非在“道”上真有所得,否则是无法忘怀得失的。普通人为了强调一个论点,想把另一个论点比下去,都会提高音量,一反平常舒缓的语气,更何况在面临大有影响的输赢竞争时。⑩要想忘怀一些得失,至少先要懂得一点“淡”。好胜者必争,贪荣者必辱。淡一些才能自得其乐,不忌妒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许多安宁。淡一些才能谨守本分,闻赞誉而喜就嫌躁,闻毁谤而怒就嫌暴,懂得守本分的人,才有资格说平常心。一切不假外求,才能自我满足,忘怀得失。⑪第三是随遇顺处。⑫不苛求, 目标与手段都很平和。我很佩服清代大学士张英的一句话: “费心挽回的事决不做。” 因为,超越能力、违反大势,要求特殊且强烈,非如何如何不可,都不是平常心。⑬平常心就是要有些忍受不完美的气量。凡是苛刻地评估自己、限期逼迫自己,非要“直捣黄龙”而后痛快者,其实反而失去了工作的真谛与生活的美意。⑭许多自觉万事已在掌握中的人说大话,说平常心不过是善于隐藏心机罢了 佛家说:饥则饱之,困则卧之,卧则不复忆醒时,饱则不复忆饥时, 此种平常心,主旨在强调随缘乘势,妙合天然。平常心是进不想争夺,退可以静守 平常心在今天,可真不平常(选自《读者》2021 年第2期)15. 根据文章,选出下列理解错误一项( )A. 全文从三个层面论述平常心的意义,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B. 平常心看起来只如平常,却不平常,高度与“道”相等。C. 平常心很难假装,也要有些忍受不完美的气量。D. 选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论证更有权威性。16. 现在流行的“平常心”,意义有哪些?17.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平常心”的理解。(四)(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外婆家的黛瓦曹伟明①我从小生活在江南古镇的外婆家。那里依山傍水,粉墙黛瓦,是我脑海中外婆的家。②那时候,我站在镇中心的大桥上,远远眺望整个古镇,那浓郁的苍绿中,白的是墙,黑的是瓦,白墙黑瓦,衬托着蓝天白云,渗出几许黑,透出一方白, 宛如一幅刚画好的水墨画。③外婆家的屋顶是瓦的天地。一片叠着一片,一排挨着一排,像鱼的鳞片。那黑瓦之间相依相恋,犹如热恋中的情侣。瓦屋顶,让我觉得像江南男子的脊梁,裸露着上身,宽大而结实,是外婆家最高的地方,它几乎和天接壤。无论是绵绵细雨,还是炎炎烈日,冷冷霜花,皑皑白雪,它们都默默承受,历经风吹雨打,风霜雪雨,营造起了外婆家的温暖,守护着外婆家的宁静。外婆说,河姆渡的先民,以金取土,以水和泥,用稻柴在土窑中,经过土和火的交融而制成了瓦片。又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为人们遮风挡雨。④外婆对房顶上瓦的关注,不亚于对我那般无微不至的关心,她说,房屋像人一样,它的衰老是从一片瓦开始的,一旦一片瓦破碎,不及时更换,墙壁就会爬起一道道蚯蚓般的水痕,久而久之,整堵墙便会危在旦夕。一瓦不换,全屋就毁。每当梅雨季节来临之际,外婆总是选择天高气爽的日子,请人爬上屋顶,将每一片瓦,像梳长辫子般地梳理一遍,把破瓦碎瓦全都清理更换一下。对于清理更换出来的瓦片,外婆总是小心翼翼地堆放在天井的墙角边,有时家中八仙桌一条腿短了,她就拣一块碎瓦垫好;哪里被老鼠挖了一个窟窿,她也会挑上几片碎瓦塞紧。而我则把这里,当成玩耍的天地,用碎瓦片拼图。碎瓦片打水漂,更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当瓦片在水面上持久地跳跃,河里荡起一阵阵涟漪,我都会兴高采烈。那些瓦片也曾经庇护过我孤单的童年,作为捍卫尊严的武器。瓦片沉淀着我童年的喜怒哀乐,在时光深处,给我带来无穷乐趣。⑤我读书上学后,觉得外婆家屋顶上的瓦片像一册册摊开的书卷,仿佛一部自然之书,被风闻过,被雨读过,霜雪、阳光、月亮、星星都曾光顾过。白天的飞鸟和夜晚的黑猫,犹如图书管理员,出没屋顶上。我觉得,那黛瓦仿佛是我外婆清秀的黑眉毛,透露出江南的灵动和妩媚。外婆家的黛瓦,一直释放着家的气息,屋的温馨,它连着江南人的呼吸,让春夏秋冬都过成诗。⑥外婆常对我说:做人既要扫好自家的门前雪,更要照顾好他人的瓦上霜,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江南作为一个瓦与瓦相连,瓦屋顶与瓦屋顶交错的诗意地方,只有街巷与街卷相接,才造就了温馨的古镇。人是在街巷中走散的,也是在瓦屋顶下相聚的。黛瓦片片相依,传送真情,人生短暂,要珍惜瓦片之下家的相聚、人的相处。(选自《新民晚报》2022 年2月20日, 有删改)【链接材料】当我站在那片废墟上时,是2022年的暮春。废墟的断面显示着年代的印记,有水浸泡的痕迹,有生土与熟土交织,有文化层重叠累积。岁月盘根错节,九庙春风尽一犁——一地的秦砖汉瓦,皆成碎砾。我幸运地找到了一片断瓦,青黑底子,泥垢满面,但沉甸厚重,花纹清晰。同行的文物专家说,是汉瓦、宫殿瓦。怪不得这么沉甸厚重。那是千年前的遗存,写满了兴衰和更迭,更有青草、热汗、烟火、洪水浸洇其身,低调而苍冷。手指拂过它的颊面,纹路刀刻般苍然,叩击若金石铮铮。古人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问黛瓦,历经野火焚烧、冰雪覆盖,是否也明白焚书的悲惨、藏书的孤勇、修书的痴情?问黛瓦,是否也有诗心通灵于九河翻涌的星辰大海?问黛瓦,是否还记得九莲缠枝陶灯下或铿锵或软糯的吟诵?(选自彭玲《珍存故乡一片 “千年瓦”》,有删改)18. 作者围绕着“外婆家的黛瓦”,写了黛瓦哪些方面内容?按照给出的范例填写以下横线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④黛瓦是灵动妩媚 ⑤_______________19. 按要求品味语言。(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沉淀”一词的含义?(2)外婆总是选择天高气爽的日子,请人爬上屋顶,将每一片瓦,像梳长辫子般地梳理一遍,把破瓦碎瓦全都清理更换一下。请从修辞角度鉴赏以上句子。20. 有人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钢筋水泥制造的高楼大厦林立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既陌生又冷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外婆说的“做人既要扫好自家的门前雪,更要照顾好他人的瓦上霜”这句话的深意的。21. 瓦是建筑的一个部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情结,亘古至今,源远流长。选文和链接材料写的都是“瓦”,但“瓦”所承载的情感和内涵却不同,请进行比较分析。三、写作 (5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朱自清目睹父亲买橘时笨拙的背影,那一刻才终于读懂父爱。失学少年杜小康跟父亲去放鸭,在芦苇滩的风雨中,终于读懂了孤独,坚强直面现实。在你的生命中,也不乏经历这种“方才真正‘读懂’”某些人和事或某个道理……回顾那个瞬间,叙述经过,并抒发你的感悟与思考。请你以“那一刻,我终于读懂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