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06 回答:爱度老师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别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A
B
(3)本文第④段说“蓄底气才可成伟业”,“底气”源于哪里?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习近平总书记青少年时代是如何“长志气”的。
【链接材料】
ㅤㅤ习近平在五六岁的时候,跟母亲去买有关岳飞的小人书,“精忠报国”四个字他一直记着,并成为一生追求的目标。
ㅤㅤ15岁时,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农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ㅤㅤ20岁时,他挑起了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的重担,带领村民建起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ㅤㅤ30岁时,他主政一方,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走访,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ㅤㅤ青年习近平的成长经历,可以为当代青年的价值坐标锚定方向。
【注】链接材料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2023年12月第6次印刷)九年级下册第85页。
参考答案:
(1)我们只有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
(2)①道理论证 ②举例论证
(3)“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党的坚强领导,源于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4)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就树立了“精忠报国”的崇高志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的深入,不断坚定这个志向。他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无论是在农村插队、担任大队支部书记还是主政一方,他都始终牢记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为之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