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长在心中的大树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07     回答:爱度老师

(1)对这棵古樟树,作者为何怀有深深的眷恋和虔诚?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为何特别记住了村民“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在写“我”为大树画像的过程中,巧妙插叙大树遭雷击而重生的历史和贺龙等人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内容丰富,行文多变。

B.文章开篇引用贺捷生散文的文字,表明这棵大树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交代“我”去探访古樟树的缘由,与下文回顾树下的革命历史相呼应。

C.选文第③段以生动笔触描写去往樟树村的沿途风光,表现当地的独特风情,为后文写不少老乡来看“我”为这棵树画像和描绘乡村新貌埋伏笔。

D.选文第④⑤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多用寓意深刻的意象,几个“跑进……”形象揭示了每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E.作者情感真挚而饱满,听闻老乡的诉说,既为大树被命运摧残而“酸楚”,又为大树奇迹复活而“欣慰”,更为自己洞悉了天地造化和自然奇美而“自得”。


参考答案:

(1)首先,这棵树是贺大姐文章中提到的大树,作者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其次,这棵树经历了雷击后奇迹复活,展现了伟力和坚强,让作者感到震撼;此外,这棵树见证了贺龙等红军将士的革命活动,承载看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最后,这棵树象征着樟树村的美好未来带给作者希望和憧憬。

(2)示例:作者特别记住了村民“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裏上红布”这一行为,是因为这体现了村民对古樟树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同时也传承了樟树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让前来瞻仰、看望大树的客人能够感知到这棵树的千年沧桑和红色文化。

(3)排比和想象,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将士在古樟树下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迈;同时,通过想象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革命氛围和红军将士的坚定信念。

(4)CE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