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颗向日葵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21 回答:爱度老师
(1)读完本文,同学们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梳理,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兰:我认为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从何湘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这样梳理:① →遇见扎玛伊珍,被热情招待→② →③
小明:我认为本文由“悬念——结果”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
悬念:扎玛伊珍为什么种向日葵?结果:④
(2)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静画出了第⑰段的句子:“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请从文章中找出与它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有同学修改了原文中的句子,请你比较下面的原句和修改句,谈谈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 |
修改句 |
你的看法 |
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 |
我开始种向日葵。 |
① |
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 |
向日葵种到第五棵,还不见回来。 |
② |
(4)有同学针对小说人物塑造方法和小说结构特点写了一段读后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出空缺之处,使之与读后感和文章内容衔接恰当。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篇小说主要通过① 描写(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主人公扎玛伊珍的,这样的形式使故事更加具有真实性,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全文以② 为线索来展开叙述,让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文章详写了③ 略写了④ ,详略得当,层次清晰,主旨鲜明。
(5)一棵向日葵,让扎玛伊珍种下了希望;一棵白杨树,让茅盾先生看到了不平凡。请结合本文和《白杨礼赞》的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或词句具体分析“向日葵”和“白杨树”分别有什么内涵。
参考答案:
(1)①山洪阻路,借宿山庄;②听扎玛伊珍讲长征往事;③明白向日葵的由来;④她在用种向日葵的方式等待红军回来。
(2)照应句:“‘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希望孩子能参加红军,表现了扎玛伊珍和父亲对红军的拥护和对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
(3)①原句强调时间和向日葵的数量,再现了扎玛伊珍种向日葵的过程,表现了她对红军归来的渴盼。
②原句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她盼望红军归来的急切,以及等不到红军的失落,与上文“三五年就回来”照应。
(4)①语言;②向日葵;③葵花籽的来历和种向日葵的过程;④自己被救的过程。
(5)“向日葵”:小说叙述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整整十五年,喻示她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向日葵种子是红军宣传队同志赠送,喻意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向日葵具有“向日”的习性,象征着各族人民追求光明、追随红军、企盼解放的愿望。“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