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二十年后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23     回答:爱度老师

(1)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吉米:①   →发现伤疤交谈确认→不忍抓捕转身离开→找来便衣捎信解释

鲍勃:驻足店铺发现警察→②   →等来“吉米”亲密交谈→③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第①段中“冷飕飕的风”有怎样的作用?)

②“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请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揣摩人物心理。)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你的理由。

(4)欧•亨利的作品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神转折闻名遐迩,这一篇也不例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亨利式结尾”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知识卡片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小说平静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却又不动声色地设置了隐蔽的伏笔,等到结尾时露出机关,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答案:

(1)①沿街巡查,发现男子;②热情交谈,自述过往;③发现破绽,最终被捕。

(2)①“冷飕飕的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点明时间和天气,描写天气的寒冷,渲染当时街上沉寂冷清的氛围,烘托吉米内心担心朋友就是通缉犯的紧张,为下文写鲍勃遵守二十年前的“约定”等待朋友的到来作铺垫。

②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鲍勃看到男子,以为他就是自己老朋友吉米的喜悦和兴奋,体现出鲍勃的重情重义。

(3)示例一: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鲍勃。鲍勃因犯罪被通缉后潜逃,明知自己是一个通缉犯,不远千里赶赴二十年前和朋友的约会,体现他对友情的珍视。故事围绕鲍勃等待朋友的到来兑现二十年前的承诺展开,揭示了执法不徇私情的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吉米。吉米和鲍勃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情同手足,在“情与法”的对抗中交战,最终让一个便衣警察逮捕鲍勃。他恪尽职守,不徇私情,揭示了执法不徇私情的主题。

(4)小说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在前文己埋下伏笔:“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吉米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对鲍勃的外貌描写,与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形成呼应,埋下伏笔;“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