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
1.A(辐fú,彻chè。)
2.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用于形容动作停止。)
3.D(手法为引用,不是对偶。)
4.(1)示例:一鼓作气 重整旗鼓 偃旗息鼓(2)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当地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单纯的技术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妙。
阅读与鉴赏
1.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击打腰鼓时的声响、气势、风姿,读起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能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
2.写出了这群后生的身强体壮,表现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
3.不能调换。这个词序安排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呼应。
4.“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作者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这一咏叹句式,在反复咏叹中又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它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同时增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回环美和节奏美。
5.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出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的是承载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雄伟豪迈。
6.一方面,作者用“一声渺远的鸡啼”来反衬腰鼓表演结束后的寂静。另一方面,“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在黄土地上过着贫穷生活的安塞人将腰鼓敲得这么响,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结束时,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