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D(shè,tiǎo。A.qì/róng,yi;B.sù/xiǔ,kui;C.chěng/chéng,piāo/piáo。)
2.C(A.岐—歧:B.拗—坳;D.曲—屈。)
3.B(A.“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如约而至”。C.“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哄堂大笑”语义重复,可改为“不由自主”。D.“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含褒义。褒贬不当,可改为“费尽心机”。)
4.A(B.否定失当,删去“不再”;C.成分残缺,删去“经过”或“使”;D.语序不当,把“广泛”和“新闻媒体”互换。)
5.(1)A(2)示例:举办“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3)示例:①安排合适的旅行地点、就餐地点与时间。②找好当地的地图,规划好每个要去的地方。
二、6.(1)①独怆然而涕下②思而不学则殆③飞来山上千寻塔④从今若许闲乘月⑤化作春泥更护花⑥何当共剪西窗烛 (2)①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7.A(代词,这。B.环顾/回头看;C.每天/日光;D.明亮/挖洞。)
8.(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屋子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9.B(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故断为: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10.示例一:我欣赏两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有保持淡泊的心境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 示例二:我不赞成两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人应该积极奋斗,干一番事业,为社会作贡献。
11.(1)“我”终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2)“割”的意思是分,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泰山的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四、12.D(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随着粤剧与京剧等剧种的艺术交流增多,粤剧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地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为己所用,形成多彩、全面的程式特点”可知,粤剧是借鉴多种艺术形式,形成多彩、全面的程式特点的。)
13.C(根据材料一“‘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代表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代表滑稽角色”可知,第一幅图是素脸男性角色,是“生”;第二幅图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是“净”;第三幅图是女性角色,是“旦”;第四幅图是滑稽角色,是“丑”。)
14.B(B.根据材料二“粤剧早期的戏服并非如其他剧种一样以明代衣冠为戏装”可知,粤剧早期戏服和其他剧种不同,不以明代衣冠为戏装。)
15.相同点:都有唱、做、念、打等表演形式;都有各自的角色行当分类;都有一定的程式特点。(2分。任选两点,每点1分) 不同点:语言不同,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武打技巧不同,粤剧惯将传统武戏技能称为南派武技,京剧突出表演性和以身段美感为主的北派武打技巧;戏服不同,粤剧早期戏服自成一格,男女角色的戏服样式均是广绣企领长袍,京剧以明代衣冠为戏装。(2分。任选两点,每点1分)
16.A(“突显现了祖父的孤独”有误,更多的是表现祖父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17.运用了比喻修辞(1分),把开满洁白梨花的梨树比喻成落入凡尘的“瑶池仙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梨花开得洁白、美得圣洁的特点(1分),表现“我”因为家里拥有梨树而自豪的心理和对梨树的喜爱之情(1分)。
18.①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②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③梨树记载着祖母孝顺婆老太的故事,寄托着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④梨树曾给“我”家赚回一些自尊,给“我”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⑤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⑥梨树和满树梨花是故乡的象征,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任选四点,每点1分)
19.①引用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点明了清明的物候特征,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梨花风起,清明上坟,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③“梨花风起”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④借物寄情,作者借“梨花风起”表达了对祖父、祖母的怀念之情,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任选三点,每点2分)
五、20.略
附加题
1.(1)祥子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攒够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因而极度喜悦到几乎要哭(1分) (2)小福子死了,祥子丧失了最后的希望,没有任何情感和追求,变得很麻木(1分) (3)旧中国社会底层的穷苦劳动人民遭受各种剥削压迫(2分)
2.示例:我选择《骆驼祥子》。祥子来自农村,勤劳、淳朴、善良,他渴望以自己的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努力过程2分),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实现目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