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4年广东省广州区越秀区中考一模试卷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小楷/揩油 咀嚼/味同嚼蜡B. 门框/诓骗 离间/间不容发C. 连翘/翘首 炫耀/目眩神迷D. 行辈/行头 瞭望/燎原之火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深宵 鸠占鹊巢 愧怍 雕梁画栋B. 蹒跚 相辅相承 息灭 不修边幅C 撺缀 见异思迁 端详 振聋发馈D. 要决 前赴后继 恪守 浑为一谈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购物平台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消费者只需输入个人信息,就能漫不经心地完成购物。B. 广东南雄梅岭上数万棵梅树一夜之间挂满冰凌,忽如其来美景让游客们喜出望外。C.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两面峰峦连绵,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富丽堂皇。D. 舞蹈编创的形式多样、手法细腻,浮光掠影的舞姿给评委和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柠檬有药用功效,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因是含柠檬酸、维生素C等成分造成的。B.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C. 在发展的道路上,科学工作者正发挥着他们每个人身上无穷的蕴藏着的科学精神。D. 《儒林外史》这部经典的讽刺作品成功塑造了周进、范进、严监生等人的丑陋事迹。5. 班级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研学活动,小越同学计划去参观文德楼,感受红色文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近日,经过为期1年的改造更新,位于越秀区的文德楼重新对外开放。该楼成为广州市首个在居民楼内部运行的红色场所,为老城区新添一座“红色地标”。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文德里,建于20世纪初,是一座“n”字形洋楼,由五幢三层高的楼房连成一体。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设有“文德楼”横匾,地面铺设花阶砖,外墙为明快的黄色。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租赁文德楼部分房子给周恩来夫妇等共产党人居住,其中周恩来、邓颖超住文德楼3号二楼。从文德楼开始,周恩来与邓颖超携手相伴余生,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广州组建小家之后,他们立马投身到各自的战斗领域,决心以行动改变家国命运。材料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30—12:00;14:00—17:30预约流程:(1)任务一:请根据材料二,用简明得体的语言,给小越提出参观建议。(2)任务二:小超在参观周恩来夫妇的“小家”时,突然想到一副对联很适合挂在此处,根据材料你认为下面哪一副更适合,为什么?甲:上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下联:人到无求品自高乙:上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3)任务三:参观结束后,小越要向同学们推荐“文德楼”。请你帮他写一篇推荐语。二、(1小题,8分)6.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①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王绩《野望》)③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④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⑤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减子书》)⑥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2)古诗中有很多咏史怀古的作品,小越对此做了摘抄。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诗句批注出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亡国之音,叹眼前时势。杜牧《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想战局,吐难平之意。杜牧《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落怜君,发贬谪伤感。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杂说四·马说》)【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①,感②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③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选自韩愈《杂说一·龙说》)[注]①伏光景:伏,遮蔽,隐藏。景,同“影”。②感:通“撼”,撼动。③汩:水流的样子,这里指淹没。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B. 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C. 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D. 云固弗灵于龙也/固不可彻8.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云亦灵怪矣哉!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开篇写出千里马被埋没最终“屈辱而死”的结局,对马的命运流露惋惜之情。B. 甲文描绘了食马者站在千里马前说此间没有千里马的画面,凸显了食马者的无知。C. 乙文描绘了龙乘着云雾在茫茫太空四处邀游。天空由此出现各种异象的神奇画面。D. 两篇选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以马和龙自喻,表达了想要一鸣惊人的斗志。10. 从选文来看,韩愈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请结合两篇选文作简要分析。1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请写出词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2)朗读时有同学语调豪迈,但有同学觉得应该语词哀切,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四、(8小题,30分)(一)(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班级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研学活动,小越收集了木棉的相关资料。材料一:①木棉又称红棉、英雄树、攀枝花,属于锦葵科,是落叶大乔木,花单生枝顶叶腋,通常红色,有时橙红色。木棉生长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及稀树草原,也可生长在沟谷季雨林内。木棉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和中国的亚热带省区。②据《泊宅编》记载:闽广多种木棉,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土人摘取去壳,以铁杖杆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然而木棉花絮纺出来的布,虽然洁白如雪,但并不耐用,而且一点也不吸汗,穿久了并不舒服,故而外来的树棉和草棉“站稳脚跟”后,木棉花絮就渐渐不再为人所用,退出江湖了。③由于木棉生长在岭南,岭北罕见,故而隋唐以前的文学典籍里少有它的身影,但唐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原文人来到岭南,见识了它的动人风姿,书写它的诗歌也就渐渐多了起来。五代词人孙光宪的《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花开似火的木棉,春光里的祠堂……让我们领略了一番千年前的岭南风情。材料二:①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广州各区木棉古树数量图如下:(来源: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分为三个级别,树龄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名木不分级别。)②在众多的木棉古树中,中山纪念堂东北角的一株,经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取样测定后,确定其种植年份大概在1668年,是广州市区最老的木棉树,有“木棉王”之称。③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南粤大地,广州举行市花评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讨论的人数超过70万人,最年长的87岁,最小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国内远至沈阳,国外远至加拿大,都有来信参加评选……掀起市花评选热。推荐的候选市花多达58种。最终,木棉花以75.9%的支持率,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最高投票数,被定为广州市市花。④羊城花似海,最恋木棉花。满城木棉花象征着广州蓬勃向上的活力;广州人有着深厚的木棉花情结。红棉牌吉他、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⑤在漫长的与木棉相伴的岁月中,岭南人民发现了木棉花的妙用。当木棉花掉落地上,广州街坊会将其捡起、晒干,然后用来煲汤、煲粥、煲凉茶,在湿热的季节可以祛湿、清热解毒。清代《学海堂志》所记“花开则远近来视,花落则老稚拾取”的情景,讲的就是这样的广州风俗。材料三:岭南画家为何爱以红棉入画?①乾隆年间,随着经济崛起而带来本土创作意识的觉醒,红棉渐渐成为岭南画家表现岭南风情的重要创作题材。黎简可能是岭南最早以红棉入画的画家,曾创作多幅《碧嶂红棉》图,其中一幅题诗:“一度花时廿度风,朱亭紫控一时空。唯有攀枝耐风力,年年骄恣烧天红。”此诗歌颂的是红棉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了中国文人的咏物传统。黎简之后岭南另一文人画代表人物谢兰生,借家乡特有的这种植物表达对地域传统的敬意与温情。如广州知府程含章将赴任山东,谢兰生以红棉入画为其写扇饯别。暮春观赏红棉,是嘉道年间广州文人的一种风尚。②黎谢之后,作为南国的象征,木棉花引来其他广东文人士大夫的青目,被多位画家绘入画卷。对于清代的广东画家来说,自信地表现岭南山水,发掘岭南风物之美,摆脱当时山水画创作中的流行模式,其背后正是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大力推进,并力图运用地方资源来争取全国范围内更大的文化发言权。而到了晚清民国,以红棉为题材的诗画创作又被赋予了新的烈士精神,在广东近代革命叙事传统中大放异彩。③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之后,有感于广东发动派在广州大举逮捕、屠杀2000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惨痛景象,潘达微创作了《黄菊红棉图》,上题“吾粤两般千古事,黄花开后又红花”。这是他将这些革命死难者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相提并论,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视为永垂史册的广东大事。以“红棉”来象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潘达微可能是第一人。材料四:①《红棉》这首励志歌曲,创作于1980年,收入音乐专辑《卉》。全辑13首歌都是以花的名字来命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咏花”为主题贯穿整张唱片,开启了港乐史上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专辑。(以上材料整理白《新快报》,南方网、中国曲谱网等)12. 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 木棉又称红棉,属于锦葵科落叶大乔木,花单生枝顶叶腋,以红色为上品。B. 木棉生长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干热河谷、草原及沟谷季雨林的亚热带地区。C. 木棉花絮纺的布洁白如雪,但布料并不耐用且穿着不够舒适,故而逐渐被取代。D. 木棉生长在岭南,岭北罕见,在唐代以后才能在文学典籍里中见到相关的诗歌。13. 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广州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木棉有两百余棵,其中、增城、番禺、越秀三区拥有的数量最多。B. 中山纪念堂的“木棉王”,经专家取样测定,是广州市区最老的木棉树,属于二级古树。C.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举行市花评选活动,木棉花以75.9%的支持率,当选广州市市花。D. 以“红棉牌”为代表的本土产品,象征着广州人蓬勃向上的活力,是广州人的美好记忆。14. 下列依据材料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黎简与谢兰生为代表的岭南画家以“红棉”为题创作了表现岭南风情系列画作,本土创作意识促进了经济的崛起。B. 自信地表现岭南山水,发掘岭南风物之美,体现了清代广东画家对地域文化的大力推进以及对更大文化发言权的争取。C.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之后,潘达微创作了《黄菊红棉图》,其中以“红棉”来象征共产党人革命精神。D. 歌曲《红棉》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咏花”为主题,赞颂“红棉独有傲骨干”,借红棉写人的精神激励人们奋发有为。15. 小越要出一期以“红棉礼赞”为主题的墙报,请你根据材料帮小越梳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赞赏红棉。(二)(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天汪曾祺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桶子。桶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桶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拣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钢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儿,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座,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壑(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壑能经一天。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图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图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宫还是龙门),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不知道为什么叫做“逍遥”。⑧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⑨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1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初冬”写到“深冬”,文章最后“就快过年了”流露出对过年的期盼。B. 拆帐子洗晒,仿佛看见夏天的离去;铺上稻草的床,松软暖和泛着香味,让人感受到幸福。C. 写南方冬天夜里的冰冷难受,更体现出下文寒假睡懒觉、起床穿热棉裤棉鞋的温暖与舒适。D. 本文具有独特的口语化风格,运用大量短句,直接抒发了对家乡冬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17. 写冬天吃的菜,作者为什么选择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进行细致地描述?18.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或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2)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一声,落在碓窝里。19. 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表现生活的情趣”,请你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20. 请以《少一点_____,多一点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附加题(8分)【名著阅读】21. 选择阅读,专题探究。小越想探究白话小说,查阅了《经典常谈》中的①__________。受其启发,有如下收获:四大名著之一《②__________》是以《大宋宣和遗事》讲述的梁山泊故事为最初蓝本;《西游记》中③__________的原形竟然是《山海经》中“金目雪牙、轻利倏忽”的水怪无支祁。这只水怪竟然在《西游记》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炼成“④__________”。附《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22. 思辨阅读,增长见识。“转变,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出路”,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个人物的经历,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