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广州中考一模试卷

2022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3-18

2022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2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2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河姆渡遗址的出土文物既有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也有鹿、猪、牛等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当时(  )A. 食物的品种和来源多样化B. 干栏式建筑利于储存食物C. 家畜饲养的范围不断扩大D. 农业种植是主要食物来源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A.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B. 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C. 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D. 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4. 在郡县制下,县是郡的下级,重大事务需要向郡里汇报,接受郡的管辖;而郡又向中央汇报,接受中央的管理。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旨在( )A.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 维护中央集权C. 完善中央行政体制D. 消除地方割据5.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 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 商周时期的南方没有瘟疫C. 瘟疫从欧洲逐步传到中国D. 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6.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全国共设三十六个盐官,分布在二十七郡。铁官分布更广,全国共设铁官四十九处,遍及四十郡国。这反映西汉( )A. 严厉打击地方豪强B. 盐铁业得到迅速发展C. 政府加强干预经济D.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7. 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A. 释放奴婢,缓和矛盾B. 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 废除酷法,减轻刑罚8. 南朝时,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这可用来说明,南朝( )A. 农业得到长足进步B.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C. 土地利用率的提高D. 经济中心南移的出现9. 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A. 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D. 宰相职能发生重大变化10. 今天中国人吃饭是一日三餐,可是在宋朝之前,我国民众吃饭基本是一日两餐的。宋朝时期,东南地区民众吃饭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的重要原因是( )A. 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B.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C. 占城稻的引进和种植D. 广州是闻名大港口,经济得到发展11. (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下列属于“他”的事迹的是( )A. 建立蒙古政权B. 建立元朝C. 率军灭南宋D. 完成全国统一12.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A. 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B. 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C. 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D. 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13. 康乾时期,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这些做法体现了(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国家治理因地制宜C. 国家疆域远超历代D. 边疆管理军事为主14. 《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A. 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B. 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C. 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D. 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15. 如下表反映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单位:%)情况,据此推知(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A. 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 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 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D.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16. 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南北战争D. 意大利的统一17. 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 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 依赖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 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18.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著述中解剖了它的“病兆”,并提前开出了它的“死亡”诊断书。此“人”及其“著述”是( )A.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C.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9.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0.819.712.56.2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③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④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③20. 20世纪初,欧美国家居住方面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B. 交通工具的进步C.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D. 工业结构的变动21.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相对应的一组是( )A 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C. 英国、俄国、美国、德国D.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22. 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职不干。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A. 整顿财政金融B.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 调整农业政策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3.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国民政府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这表明A.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 开辟对法西斯德国作战的第二战场C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D.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24.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该史实应纳入的主题是( )A.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格局的演变D.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25. 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17.5%,使全球经济损失1.9%。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呼吁中美利用现有规则来解决两国在贸易和政治问题上的分歧。这说明当今A. 世贸组织调节中美贸易摩擦B.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C. 世界经济区域化明显增强D. 世贸组织维护了贸易自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26. 舞蹈体现对美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舞蹈发展的原因。材料二: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鼓等来源于印度。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2)材料二中的文物分别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四: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4)依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舞蹈地位变化带来的影响。27.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高品质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 ——七下教材参考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时间史实(部分)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唐朝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宋朝设立市舶司;海路贸易兴盛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明朝海禁;戚继光抗倭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3)根据材料三,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无耻掠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是对农民无耻掠夺”的含义?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这个日本新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齐格勒《新全球史》(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变革和材料一所指的改革,在社会转型方面有何相同点?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3)材料三中提到的“办法”、“列宁的思路”、“苏联的模式”分别指苏俄(联)哪三种经济政策或者体制?你认为哪一种更适合其国情,有什么成效?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冷战终结,世界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与此同时,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摘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界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指的是什么?归纳推动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因素。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