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2-23     回答:爱度老师

(1)下面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母亲的心情?( )

A.痛苦

B.自责

C.矛盾

D.祈求

(2)对于孩子一开始的淘气、恶作剧,作者的态度是 ( )

A.放任

B.原谅

C.气愤

D.冷漠

(3)文中写道“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同客人谈了许久,感觉累了,孩子一问,我精神为之一震。

B.我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孩子一问,使我心烦。

C.我的心受到深深的触动,想起往日对孩子的殴打。

D.我和客人的谈话被孩子打断了,很生气。

(4)与“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此句意思相符的理解是( ) 

A.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的颤抖,这种心痛的感觉一时消不了。

B.每次都是用手打,我的手承受了力的反弹,这种手痛的感觉一时消不了。

C.为了让你汲取教训,我使出了全身的力量,这样身累的感觉一时消不了。

D.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是无比的矛盾,这种无奈的感觉一时消不了。

(5)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母亲的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她情感变化的历程,下列符合其情感变化线索的是( )

A.无奈→怜爱→包容→自责

B.怜爱→包容→无奈→自责

C.无奈→包容→怜爱→自责

D.怜爱→无奈→自责→包容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选项是 ( )

A.文章主要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真切地记录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历程,语言亲切自然,真挚感人,使为父母者深思,让作儿女的感动,称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挚文。

B.作者认为,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顽皮的小兽,应该让他们放任无羁地奔向他们向往中的草原,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C.作者认为,虽然打孩子让孩子疼痛,让自己不仅“身累”,而且“心累”,感到比孩子更为久远悠长的痛楚,但该打的时候必须打。

D.在这个世界上,作者只打过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从而决定不再打孩子了。

(7)结合上下文,理解“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的含义,赏析其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8)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B;

(6)C;

(7)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殴打”比作“穷人用最后的金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殴打是母亲在所有方法和努力都宣告失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最后的手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母亲的无奈。

(8)本文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①使语言显得亲切、自然、感人,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便于抒情,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