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与鹰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2 回答:爱度老师
(1)在三爷与鹰的相处过程中,三爷对白鹰的感情不断发生变化,请根据示例补充完整。
开始熬鹰,没有情感——龙卷风后, —— —— ——饿死苇帐,
(2)文章的语言冷峻而细腻,极富表现力,请结合下面句子进行分析。
三爷猛抓起灰鹰,一只手顺着它的脖子迅速朝下撸,灰鹰“哇”的一声,像吐出五脏六腑似的,把小鱼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了出来。
(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在塑造人物、情节推进、表现主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请举出一例并至少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4)有人说,文章表面写三爷熬鹰,实际上揭示的是关于教育的道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心软心疼 划船出征,有意偏袒 逮不上鱼,脸色难看 伤感落泪
(2)示例:句子用“猛抓起”“迅速”等词语,客观而冷静地描绘三爷熬鹰的动作,用“‘哇’的一声”描摹灰鹰的叫声,用语冷峻;“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细致描绘了灰鹰吐出小鱼的情形;全句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三爷对待灰鹰的狠,语言极富表现力。
(3)示例:文章中,三爷对待白鹰和灰鹰的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对比,表现三爷是一个情感细腻但又感情用事、做事缺少原则的人。让人明白了要成才就一定要经历严格训练,放松要求,施以小仁可能会毁掉一个本可以成才的人,能创造价值才会有地位,才会被重视。
(4)认同。三爷熬鹰时,一开始对白鹰和灰鹰都严格对待,但在白鹰救了三爷后,三爷越来越放纵白鹰,对灰鹰却更加严厉,最终灰鹰熬成而白鹰饿死。这就和教育孩子是一个道理,严是爱,宽是害,坚持教育原则,严格要求,孩子才能成材,而无原则的宽容和溺爱则会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