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的窗阅读理解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2 回答:爱度老师
(1)本文结局出人意料,请你依据“悬念→结局”角度,向同学们介绍本文的故事情节。
(2)第④段、第⑫段划线句中“羞赧的笑”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文本分析。
(3)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独属于你的琴声”更合适,你同意吗?为什么?
(4)读完文章,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那位老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我”遇到了一位拉二胡的修鞋老人,到底他的琴声是为谁而奏响的呢?原来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妻子。“我”似乎认识这一位老太太,到底是在哪里遇到过呢?原来他是我的患者,一位患有耳病的人,她并不能听到老人的二胡琴声。
(2)不相同。第一处“羞赧的笑”是老人对陌生客人认为自己为路人拉二胡,感到被误解后害羞的笑。第二处“羞赧的笑”是老人对于我“我”极力夸赞他二胡拉得好,感到欣喜又带羞涩的笑。
(3)示例一:我同意,以“独属于你的琴声”作为标题,设下悬念,琴声到底为谁而奏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琴声是贯穿故事的线索,“独属于你的琴声”更能体现老人对妻子矢志不渝的爱意,更好地点明主旨。
示例二:我不同意,以“临街的窗”为标题,与故事结局中老人心上人所在之处相呼应,使读者阅读时更觉回味深长。在临街的窗内的不仅是心爱的老太太,更象征了老人对于妻子的长情守护,更好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真挚爱意,深化主题。
(4)示例一:我认为是“我”。因为“我”去修鞋,才有了这个故事,是“我”把这个故事记录了下来的,“我”两次去修鞋,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我”也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示例二:我认为是那位老人。因为从文章篇幅来看,描写老人的文字相对较多,从情节来看,故事也主要是围绕老人展开的,从主旨来看,老人的事件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