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记黄河晋陕大峡谷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6     回答:爱度老师

(1)作者以黄河的视角,既呈现了黄河在不同河段的不同面貌,也展示了与之对应的不同“性格”,请你依据本文内容,将思维导图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有同学认为下面句子中,三个“成熟”的使用颇具匠心。请你结合他的观点,为句子做批注。

而正是在这二百里,黄河成熟了,它的成熟也成熟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3)文章以诗句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校广播站邀请你对本文进行深情朗读。请仿照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设计朗读(直接在句子上画出重音和停连),并陈述设计理由。(重音用符号“.”标注;停连的停顿用符号“ˇ”标注,连接用符号“^”标注。)

示例:别的江河,就是某某江^某某河,黄河ˇ却称之为天下黄河。

那是一个早晨或是晚上,黄河终于走完了黄土高原,冲开了最后一个关隘,那是惊天动地的轰鸣,自此有了“岳色河声”一词。

(5)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开设了“作品推送”环节,现向同学们征集作品推荐语。请你根据《记黄河晋陕大峡谷》的中心思想,写一段推荐语。要求:内容准确具体,表达简洁通顺,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①孤独沉痛却又顽强 ②龙门 ③开阔平坦 ④积蓄力量又成熟

(2)前两个“成熟”指的是黄河在这二百里中经历了种种变迁,最终达到了成熟的状态,与第一段的“诞生”“少年游荡”等遥相呼应;第三个“成熟”则是说黄河的成熟对中华民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效果上,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增强了语势,使作者的感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3)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想象中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开阔;②在文章结尾引用这句诗,也能勾起人们对黄河入海的河东流入海相照应,使得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④引用诗歌也使得文章更具有古典意蕴,更显文化气息。

(4)朗读设计:[示例]那是一个早晨或是晚上,黄河终于走完了黄土高原,冲开了最后一个关隘,那是^惊天动地的轰鸣,自此“有了“岳色河声”一词。

理由:重读“终于”和“最后”,强调黄河走完黄土高原这一过程的漫长和不易。“那是”和“惊天动地的轰鸣”连读,使句子更加紧凑,流畅地传达出黄河冲开关隘时所产生的震撼和轰鸣声。在“自此”之后稍作停顿,为引出“岳色河声”一词做好铺垫。

(5)[示例]《记黄河晋陕大峡谷》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壮丽景色与深厚历史。文章不仅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与坚韧精神,更深入挖掘了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中华民族文明的深厚底蕴。阅读此文,仿佛置身于大峡谷之中,感受黄河的奔腾与历史的厚重,让人心潮澎湃,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文的灿烂充满敬意。我将本文推荐给大家,让大家一同领略这壮丽的风景,感悟深厚的文化。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