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远方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23 回答:爱度老师
(1)文章围绕“书和远方”叙事,抒发感受。请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书目 |
购书地点 |
精神的远方 |
《四季随笔》 |
贵阳新华书店 |
① |
《六人》 |
② |
契合了当时的情感状态,为阅读和思考提供氛围 |
《成都竹枝词》 |
成都春熙路 |
③ |
《蒙田随笔》 |
西安小寨 |
④ |
⑤ |
福州西湖公园边 |
文化和历史的双重目光观照每一个履迹所至之处,有了深刻独到的发现和感悟 |
《幼苗集》 |
北京琉璃厂的古旧书市 |
⑥ |
(2)有人说文章第⑪⑫段与写“书和远方”的关系不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明理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作者和小伙伴第一次去桑园的兴奋和激动,这一经历开启了作者对遥远而神秘的远方的向往,为下文写“书和远方”的故事作铺垫。
B.文章围绕“书和远方”行文,选材丰富多样,富有代表性,在材料安排上也体现了详略得当的特点。
C.结尾处“思念的边界”指的是吴桥桑园,“远方的远方”是地理上再也无法触及的地方,表达了我对父亲浓郁的情思。
D.本文融记事、忆人、抒情、议论于一炉,行文变换交错,笔法灵活。
(4)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1)①感受作者漫步的惬意,感到了某种心性的亲近
②上海城隍庙的一家书店
③描绘了成都的风土人情,正是它的精神底色
④作者的文字间透露出的理性力量,让“我”读得入迷
⑤《万里行记》
⑥作为一个纪念,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祭奠,怀念父亲
(2)示例:不同意,这里使用了插叙的手法,与写“书和远方”有很大关系。这两个自然段详细交代了“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原因,父亲购买的《幼苗集》在“我”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开启了“我”的文学创作之旅。同时,为下文写“我”在古旧书市上购买《幼苗集》为纪念作铺垫,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C
(4)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幼苗集》比作“一面蒙上尘土的玻璃”,但仍然能够依稀映出天空的蔚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苗集》在当时的环境下给“我”带来的美好的阅读体验和精神享受,表达了作者对这书本、对往事的美好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