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搭车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05     回答:爱度老师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搭车过程
心理感受
第一次
   
姑且试试③   
第二次
   
迟疑一如释重负④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读文中的划线句。

①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①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②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③感到便捷(优越感);④疑惑不解

(2)①答案示例: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司机的热情与豪爽,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司机对警察的信任。 ②答案示例: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3)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 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4)答案示例:

例 1: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

例 2: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