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雪山灵马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23     回答:爱度老师

(1)梳理文中人和马“建立起友谊”的过程,补全如图。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4)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⑫段的精妙之处。

(5)结合第⑥段中对马的不同称谓,简析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参考答案:

(1)①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②“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③放慢脚步,选择平整的道路,给我多一点观赏的时间。

(2)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马儿吃东西时的神态和作者对马儿的关心。句子中的“错动牙槽咀嚼”“浆果的汁液在齿间溢出”和“露出了粉红的牙床”等词语,不仅描绘了马儿吃果子的动作,还表现了马儿对果子味道的惊诧和作者对马儿饮食习惯的观察,增添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温暖情感。

(3)“雕塑”一词在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和马儿在雪地中的静态,与周围动态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这个词的使用,既表现了作者和马儿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同时,“雕塑”这个词也带有艺术性的意味,使得整个场景仿佛成为一幅画,增加了作品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4)第⑫段的精妙之处在于它通过一只鸟的起飞和落雪的动态,衬托出作者和马儿的静态。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场景的层次感,也使得作者和马儿在雪地中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同时,这段文字还通过描述雪地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结合第⑥段中对马的不同称谓,可以看出作者对马的情感和态度是复杂而深厚的。作者首先称马为“牲口”,这是一种较为中性的称呼,可能反映了作者对马儿的一种客观认识。然而,随后作者又称马为“马”,这是对马儿的一种明确的身份认同,显示了作者对马儿的尊重和亲近。这种称谓的变化,揭示了作者在与马儿的互动中,逐渐从客观认识转变为深入理解和情感上的贴近。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