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
1.(1)mǐn(2)wǎng (3)jī(4)yí(5)guān (6)zhě(7)sǎn (8)shǔ
(9)chuí(10)xū(11)rán(12)qū
2.(1)曾经 赠(2)零数、余数(3)极像(4)举(5)类似(6)弯曲(7)同
“横”(8)清楚明白(9)平(10)竟然 满(11)挑选 长而窄
3.(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3)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大概是挑选了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4.清 张潮 虞初新志 大苏泛赤壁 奇巧 技亦灵怪
5.示例:小华,我认为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同时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使核舟更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有称呼,根据相关链接和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语气委婉,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阅读与鉴赏
1.C(事物的一头/正。)
2.(1)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二人
不相类似。(2)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
3.A(文章对三人的描写各有侧重,并不是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4.示例一:我觉得核舟更精巧,因为核舟用料体积小,所刻的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示例二:我觉得木舟更精巧,因为木舟体积不大,所刻东西多(船篷桅杆船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器食物放满了桌子,还有会动的人);人是灵活能动的,船还能随风而行,且不会侧翻。(对二者的态度和评价,有观点,结合各自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橹船舵等东西俱全。两个人在其中对饮,酒器食物放满了桌子,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握着橹桨,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侧翻。一件雕刻好的小船摆件,必须要一两银子才能买到,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