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北校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北校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及.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初三年级网课学习摸底试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u-64 1. 下列各组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B. 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时C. 探究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D. 验证浓H2SO4的腐蚀性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B. 将氨气通入酚酞试液中,溶液不变色C. 镁和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D. 乙醇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 如图是锶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粒子属于不同周期B. 甲、 乙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 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38D.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7.624. “我爱生活,我爱化学”学习小组发现: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可以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茶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分子C. 茶氨酸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D. 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6:15.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B. 丁的化学式是 H2OC. 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6.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稀H2SO4与Na2SO4溶液 B.分离碘酒中的碘单质C.用米醋和小苏打制作简易灭火器D用简易净水器软化硬水A. AB. BC. CD. D7.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 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滤液中一定含有 Mg2+和 Fe3+B. 滤液中一定含有 Mg2+和 Ag+C. 滤渣中可能含有 Fe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8. 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环境① 使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② 霉变的花生米油炸后不可以食用①回收废旧电池防止重金属的污染②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C.“低碳经济”的措施D.化学与安全①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②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私家车①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② 在室内放一盆清水防止煤气中毒A. AB. BC. CD. D9.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将5 g 甲物质溶于95 g 水中,得到该温度下100g甲的饱和溶液B. 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所得溶液的质量:甲 < 乙C. 甲物质属于易溶物D. 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10.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 NH4NO3和(NH4)2SO4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B除去中 KCl 少量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鉴别CaCO3与CaO取样,加入稀盐酸D除去NaOH 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A. AB. BC. CD. D1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t℃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 w 的KNO3饱和溶液 20g,升高温度至 90℃B.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D.向少量二氧化锰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A. AB. BC. CD. D12.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①在常温下也可以发生B 反应②、 ③说明了活动性:Fe>(H)>CuC. 反应④是置换反应D. B 和 E 均为氧化物13.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资料】HCl极易溶于水(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2)实验室利用装置B 和 C 组合加热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纯净的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判断已经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3)查阅资料:常温下,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有毒气体,可利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实验室制取 Cl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标号,请在 A-E 之间选择),若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装置 F,与不连装置F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4)装置D 可用于气体的收集,用该装置收集H2,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口进(填“a”或“b”)。14. 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可用水冲去,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步骤Ⅰ的反应会____(“放出”或“吸收”)热量,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小组同学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_____证明该溶液中没有___。实验2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没有K2CO3。【交流谈论】(3)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一定准确,原因是____。(4)经过谈论,同学们又进行实验3,请填写表格。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有K2CO3。【实验结论】(5)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烧杯丙中澄清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延伸应用】(6)KOH溶液与NaOH溶液类似,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都会变质,在空气中使KOH溶液变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15. 某校兴趣小组欲利用Mg(OH)2和Cu2O的混合物制备MgCl2和金属铜。该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u2O是红色固体,它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色固体单质和蓝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加入过量的金属Y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写1个)固体M的成分____(填名称)。(3)MgCl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则操作Ⅰ为_____。实际操作时会向固体M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这一操作并不会让最终产品MgCl2里出现新杂质,请说明理由____。(4)若混合物中Cu2O质量为2.88g,则理论上得到Cu的质量为_____g。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1)将 B 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实验现象为:B装置中有_______产生。(3)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取 19g 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①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②请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