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28小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客观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图右侧为甲骨文中的“年”字,本义是“收成”,字形是一人扛着成熟的庄稼回家的情境。“年”字的形成( )A. 印证了神农尝百草传说B. 证实我国是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C. 反映我国原始农业技术先进D. 与我国古代人们的农耕生活紧密相连2.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以下君主中能施行孔子这一施政理念的是( )A. 商纣王B. 周幽王C. 齐桓公D. 秦始皇3. 西汉政府十分重视养马和鼓励私人养马,并加强马匹出口管制,据《汉书》记载:(景帝时规定)“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汉朝初期实施这些措施主要为了满足( )A. 发展农业生产需要B. 交通运输需要C. 边境备战和用兵需要D. 镇压农民起义需要4. 《齐民要术》中记载: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铁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改进。这反映了我国当时(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C. 金属冶炼业发达D. 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的进步5. 据学者研究,我国唐代的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门运动项目。这说明唐代( )A. 受女皇武则天的影响深远B. 实现了男女平等C. 政府奖励和大力提倡体育运动D. 体育运动趋于普及化、大众化6.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古代邦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材料表明宋代( )A. 中央官员普遍因循守旧B.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C. 中央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 政府行政效率极为低下7.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小组收集材料目录,与表中材料研究主题一致的是( )序号材料1甘英出使大秦2鉴真东渡3玄奘西行A. 文成公主入藏B. 昭君出塞C.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D. 郑和下西洋8. 据《清史稿》记载,平定台湾后曾有大臣主张迁民、弃地,而施琅则提出:“盖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施琅认为台湾“断不可弃”的主要理由是( )A. 台湾特产丰富B. 大陆需要吸纳台湾人口C. 台湾战略地位重要D. 台湾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9. 自英军攻城以来,广州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自发抗击英军入侵。其后,广州城内民众纷纷组成团练和团勇备战御敌。广州民众奋起抗争说明( )A. 工人阶级成为反侵略先锋B. 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清政府全面动员民众抵抗D. 中英两国军队没有正面对抗10. 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下主要体现列强“以华制华”侵略策略的是( )A 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B.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C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1.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许多清朝官员,尤其任职府、县级的汉人官吏,直接投奔革命阵营。上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 武昌起义成功B. 中华民国成立C. 北伐胜利D. 五四运动爆发12. 近代广州是具有引领时代潮流和敢为人先精神的城市,以下文物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新方向的是( )A. 十三行旧址B.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C. 万木草堂旧址D. 中国共产党“三大”会址纪念馆13. 陕甘宁边区的一份文件中写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但凡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推行该政策主要是为了( )A. 争取抗日战争胜利B. 打倒地方军阀C. 反国民党“围剿”D. 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14. 以下英雄中,在解放战争中舍身炸暗堡而壮烈牺性的是( ) A. 左权B. 董存瑞C. 黄继光D. 邱少云15. 下表是建国前后一些名人的感言,共同表达了( )姓名身份感言季羡林大学教授我们都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巴金文学家我们怀着快乐的、感激的心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申纪兰人大代表在旧社会,一个农民怎么能见得到国家领袖,妇女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又怎能管得到国家的大事A.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B. 对新国家的认同C. 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激动D. 土改后翻身做主人的喜悦16. 在美国有佩戴“雷锋”字样标记的救护队,法国有“老年雷锋”、荷兰有“牛仔雷锋”主动做好事,在日本有人设立“雷锋奖金”。这表明雷锋精神( )A. 具有强大生命力B. 成为西方主流精神C. 消除了西方国家贫富差距D. 促进西方思想大解放17.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在农村开始实行计划经济B.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18.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1972年建交最高峰出现时,我国正处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 下表是《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划分的记载,据此推断,印度种姓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等级划分各等级身份第一等级婆罗门净行(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王种(王族)第三等级吠舍商贾第四等级首陀罗农人没有等级贱民恶人A. 王族世袭制度的延续B. 受分封制度的影响C. 军事征服和社会分工D. 受原始宗教的影响20. 14世纪中叶,欧洲饱受黑死病的摧残,欧洲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在这绝望之中,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里“曙光”是指( )A. 文艺复兴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D. 启蒙运动兴起21. 有学者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的时候,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在西方都是合法的。该学者旨在揭露( )A. 启蒙思想家支持殖民活动B. 西方的价值观没有普及C. 启蒙思想脱离当时社会实际D. 西方国家推行双重标准22. 下表是1750—1850年期间英国专利授权数统计,期间英国专利授权数增加主要原因是( )时间1750年1830年1840年1850年专利授权数7180440513A.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初步确立B. 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C. 英法殖民争霸战争的推动D. 海外殖民地的影响23. 1921年,为缓解建国初期的危机,巩固工农联盟和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苏维埃俄国政府推行( )A 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 赫鲁晓夫改革24. 下图是“冷战”期间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画中坐在第一排的美国按铃后,后排欧洲各国就跟着举手。该漫画意在揭露( ) A. 美国操纵和利用欧洲盟友B. 美国妄图称霸世界C. 欧洲国家团结一致对外D. 北约成员国之间没有矛盾25. 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我国以后,我国传统饮食企业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越南以后,越南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并且保留了典型的越南式审美标准。这些现象表明经济全球化( )A. 严重冲击各国本土文化B. 各国容易被西方文明同化C. 导致了文明严重冲突D. 客观上刺激了民族文化复兴第二部分 主观题 (共40分)二、材料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和27题各14分,第28题12分,共40分)26.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青铜器上的铭文 刻有文字的甲骨 居延汉简——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东汉首都洛阳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除了中央太学外,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人教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摘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材料三 造纸术的发明是古代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为人类的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至今也不可缺少的信息存贮和传递手段。诚如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经书,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材料作为书写材料的共同缺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纸取代青铜、甲骨和简牍等作为书写材料,在哪些领域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造纸术外传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如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造纸术外传的研究,还需要补充什么史料?(列两类以上史料,2分)27.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一直致力于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针对传统的本末观,洋务官僚和维新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公开打起了“商战”的旗号,提出了“商本”的口号,把振兴工商业和富国强兵联系在一起。李鸿章认为: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王韬认为:“商富即国富”,要“恃商为国本”。薛福成指出,“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他们把振兴工商业和抵御外国侵略联系在一起,认为外国船坚炮利的基础在工商,中国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工商。——摘编自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与扩张,从而对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张謇急于建立庞大的企业体系,投资领域过于宽泛,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大生生纱厂的正常生产,还导致整个大生资本集团的恶性信用膨胀。由于一直找不到解除困境的良策,整个大生资本集团的亏损越来越严重。到1925年,仅大生一厂的债务就已高达900余万两,大约是其资本总额的260%。是年7月,上海方面的中国、交通、金城、上海四行和永丰、永聚钱庄组成债权人团,全部接办了大生各厂,大生企业系统实际上已宣告破产,1926年,(致力于实业救国的)张謇在南通与世长辞。——摘编自朱英《张謇:“状元资本家”的商海生涯》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官僚和维新知识分子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其主张是否达到富国强兵目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没能实现“实业救国”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一大”胜利召开后,中国革命的最显著变化。28. 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所列要求。观点视角材料A:(科学家)认为人类未来更美好。全人类材料一 地球化学家哈里森·布朗很自信地认为:“今天的人类已拥有比它所认识到的更大的力量。我相信,人类已有能力创造一个全世界的人们都过着自由、富足、甚至具有创造力的生活的世界。……我相信,我们能创造一个将使伯利克里的黄金时代变得微不足道的世界。”B:(西方发达国家)民众认为未来“令人畏惧”。西方发达国家材料二 《世界的末日》、《未来的终结》等书籍在西方国家畅销。一个国际小组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和新西兰等国随意调查了30000名男女,发现这些人中患严重心理抑郁症的,比他们的祖父母辈高出3倍。……福特汉姆大学的年报《社会健康指数》公布所检测的美国社会健康程度指数,这个指数从1970年的75下降到1991年的36。该年报的主任形容这一指数为“令人畏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的“黄金时代”,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史实说明。(2)在以上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至少从三个角度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