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槐树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09 回答:爱度老师
(1)“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特点。本文围绕“故乡的槐树”写了哪些内容?请写出五点。
(2)文章第②段写槐树,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而是先写“冬日”,然后写“春、夏、秋”呢?
(3)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选花串最多的树枝,树枝因花多沉重,往下垂着,用钩子挂住,用力一拉,花枝便“咔嚓”一声从树上掉下来。捋下来的槐花用清水洗净,放入锅里蒸熟,撒少许盐,滴几滴香油,便可食用。(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那时的槐树下,一群孩子听故事。故事像铁石一样踏实,像星辰一样高远,像槐树一样富有生机。(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示例:槐树生命力强;槐树四季都颇具魅力;槐树的花色与槐花食品的做法;槐树旁的小河;大爷在槐树下喝茶;孩子们在槐树下听故事;“我”对故乡槐树的思念与向往。
(2)冬日的槐树更见一种挺拔的精神,更有魅力,放在此段最前面能够振奋人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①段写栽种槐树,经过一个夏秋,便能“挺秀葳蕤”“蔚然成林”,后文自然应写冬景。所以此段先写冬日,衔接自然。
(3)①运用动作描写,“挂住”“拉”“洗净”“放入”“撒”“滴”这六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从采摘到烹饪槐花的过程,表现动作的熟练,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流露出作者对槐花食物的喜爱之情。
②连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把槐树下听到的故事比作“铁石”“星辰”“槐树”,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故事踏实、高远、富有生机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示例:结尾段所展现的画面,正是前面所叙写的故乡槐树的写照,起总括全文的作用;强化故乡槐树给读者的印象:以“槐花愈发灿烂,槐树棵棵茂盛”,寄托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化主题;结尾饱含深意,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