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碟毛豆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0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卖毛豆的男子“腿一拉一拉地”走路的细节,意在暗示卖毛豆的男子出来卖毛豆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值得同情的。
B.小说写“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毕竟女儿与妻子喜欢吃夜摊,为的是显示“我”是一位豁达、通情达理的父亲与丈夫。
C.小说中的“我”与妻子喜好恰好相反,我不喜欢吃夜摊,而妻子偏偏喜欢,并且购买了小贩的毛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最后写女儿买了一包炸鸡柳向小贩追去凸现女儿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同时也是女儿对小贩误解的一种心理补偿。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评析下面语句。
①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胡南粉、炸鸡柳……十几家摊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消停。(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②男人并不和我争辩,他把笼子放下,毛巾揭开,碟子铲下去,抖抖索索端出满满一碟毛豆说,“麦豆,最后一碟。”(从加点词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小说中残疾小贩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
(4)成功的小说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这样的构思往往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小说结尾安排了“摊主的出现”这一关键情节,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1)B
(2)①小说开头写夜市热闹的环境氛围,一方面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同时也从情节上为后文残疾小贩卖毛豆做了铺垫。
②“抖抖索索”表现出残疾小贩手脚有疾病,“满满”体现了小贩善良、实在,诚信经营不缺斤少两,加点词语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
(3)①命苦而又坚强。他是孤儿、残疾,买毛豆为生;
②不计较、不辩驳、隐忍。通过当“我”认为小贩在骗人,而小贩并不和我争辩可以看出;
③懂礼貌、识礼节。通过当我的妻子买完毛豆后小贩给妻子鞠躬可以看出。
(4)①出人意料的结尾,但又在情理之中,使故事情节发生突转,引发读者的深思;
②人物上,通过摊主介绍,向我们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简单朴素而又命苦的人物形象;
③主题上,强化了文章的主旨,通过“最后一碟毛豆”的不同理解强化了平凡人的善良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