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月亮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25 回答:爱度老师
(1)请帮助小夏梳理本文,完成下列的表格。
时间 |
事件 |
情感(或印象) |
10岁那年 |
① |
幸福、快乐 |
② |
“我”和父亲在月夜里彻夜守秋 |
③ |
18岁那年 |
④ |
雄阔、盛景 |
(2)根据要求,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许是快到中秋节的缘故,那晚的月亮格外明朗、清澈,圆圆的、大大的、毫不吝啬地把如水的光泼洒下来,漫过田野、漫过窝棚、漫过父亲“吧嗒吧嗒”抽烟斗的身影……(可从修辞、词语运用角度)
②相信你对本文中的很多诗句都会产生共鸣,请你谈谈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理解。
(3)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两位奶奶的形象。
【链接材料】
ㅤㅤ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4)文章结尾说“老家的月亮,是游子心里头最柔软的惆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我”目睹乡亲们观看“月食”的快乐 12岁那年 美好喜悦“我”在当兵的地方赏月
(2)①示例一: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成水,“毫不吝啬”一词,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态,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月色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皎洁月色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漫过田野、漫过窝棚、漫过父亲“吧嗒吧嗒”抽烟斗的身影”表现了月光“泼洒”的范围之广,写出了月光的“明朗”“清澈”的特点,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语势,使语言更具抒情性,表达了作者对皎洁月色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圆圆的、大大的”写出了月亮的形态、大小,叠词的运用使整个句子更具有节奏感,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皎洁月色的喜爱之情。
②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对比丹东月色的“雄阔”“盛景”;济南月色的“美轮美奂”以及赏青岛月色的“沉醉与惬意“,老家的月亮可以捧在手心里把玩,更亲切可感,表达了对老家月色的喜爱之情。
(3)文中的“奶奶”疼爱孩子,哼着歌谣“哄我入梦”,给“我”讲月亮的故事,在“我”心中种下了浪漫、美好的种子。材料连接中的“奶奶”让孩子吃下“仙桃”,含着桃核入睡,引领孩子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蔼可亲,充满智慧。
(4)“老家的月亮”已经不再单指月亮本身,它代表了家乡的人、事、景,“柔软”是指奶奶给我讲的关于月亮的故事,是家乡人观看月食纯粹的快乐,是指“我”和父亲“彻夜守秋”时欣赏到的皎洁月色等这些温情的回忆都是作者心中最柔软的;“惆怅”表达的是身居异乡时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老家的月亮寄寓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及亲人深切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