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黄河口阅读题目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16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③段写歌曲,引出姨父等有志青年投身油田建设的情节。
B.初到油田的无助感伤,是因为对荒原的狼藉滩涂感到失望。
C.荒原由狼藉到满眼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石油人精神。
D.本文展现了以姨父为代表的无数中国石油人的辉煌奋斗史。
(2)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姨父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初到荒原 |
扎根荒原 |
人到中年 |
花甲退休 |
帮忙搭建校舍 |
① |
② |
回到黄海之滨的故乡 |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他把眉毛、眼睛拧在一起,口中描绘的场景像一幕幕斑驳的电影。(赏析加点词语)
②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摇着没了踪影。(修辞手法的角度)
(4)如果你是奔赴胜利油田学生大军中的一员,此时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文中艾青写给石油人的诗歌?并简述理由。
A.饱含悲伤
B.充满温情
C.满怀豪迈
选择: ;理由: 。
(5)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姨父身上的“石油精神”。
【链接材料】
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秉持奋斗本色、怀揣石油格局,战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险恶、野外的寂寞,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为新中国“解围”、为现代化建设“造血”,书写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也让石油精神的火炬越燃越旺,成为支撑中国道路和中国格局的砥柱基石。
参考答案:
(1)B
(2)①用唱歌和诵诗驱散难捱的日子并逐渐成长 ②记录油田生活
(3)①“拧”字,本义是用力转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姨父讲述抢险故事时神态的专注,体现姨父对工作的认真、投入;也表现出姨父讲述的场景的激烈,凸显石油工人工作的艰辛。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黑夜”比作“无边的织网”,将宿舍窗户里的灯光比作“萤火虫”,形象地写出荒原夜晚的黑暗、恐怖,写出石油工人初到荒原时的孤独、害怕的心理。
(4)选择:C 理由:我们奔赴油田,来到荒原,面对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被吓倒,反而积极投身到油田建设中,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献石油,这是一种满怀豪迈的石油精神。
(5)姨父身上的“石油精神”:姨父身上体现了以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石油精神”。【链接材料】中“战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险恶、野外的寂寞”“书写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可分析出石油精神还包括: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豪迈情怀。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姨父等人身处的环境非常恶劣,但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积极投身到油田建设中,体现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