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
1.B(A.载zài;C.翘qiáo;D.陵líng。)
2.C(A.弟—第;B.竞一竞;D.鹰一莺。)
3.C(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词语“圆满落幕”。)
4.用词不当,把“原理”换成“自然现象”。
5.示例: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燕子从南方飞来,下雨伴有打雷、闪电。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大多数越冬作物开始生长。
阅读与鉴赏
1.物候观测对农业非常重要。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①打比方:“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②举例子:以北京的一个物候记录为例。作用: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③列数字:“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作用:“十天左右”“五六天”的数据,说明了山桃、苹果等花期迟的具体情况。④作比较:“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作用:将1962年的花期分别与1961年及1960年的相比,强调了1962年的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4.A(在说明纬度差异这个影响物候的因素时,作者只举了一个例子(南京—北京),不是两个例子。)
5.(1)“只”这个词,强调相差天数少。 (2)“约”表示大概的意思,这个词说明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大约有1°,并不是正好1°,如果去掉就成了确定的1°了,这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这句诗写西北地区农历八月就下雪,说明物候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气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