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深圳中考二模试卷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2-26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龙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调研测试试题语文试卷(2023.05)说明:1.本试卷共8页,24题,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2.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上、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答题前,请将考生信息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注意:本卷设置全卷卷面书写3分。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保持卷面整洁。学校准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请你参与。【阅·知文化】一、基础梳理与积累(25分)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看,那大气cū guǎng①_________的书法印玺,A.振聋发聩的圣贤箴言,是千年文明的承载;你听,那奔放雄健的陕北民歌,B.栩栩如生的黄梅戏曲,是千年民俗的回响;你品,那兼济天下的浩然正气,独领C.风骚的浪漫情怀,是千年精神的D.激荡。时光流转,历史的形迹与人文的风华xiāng fǔ xiāng chéng②_________,滋润着每一位华夏儿女。(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2)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振聋发聩B. 栩栩如生C. 风骚D. 激荡◎常识篇2. 以下是知识科普小手册中的四个词条,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 谦辞 古人在日常交谈和书信往来中表示谦虚的言辞。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B. 律诗 通常每首四联,一般说来,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比如《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就是对仗句。C. 排比 古代散文有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比如《<孟子>三章》就使用了大量排比句,使得文章极富气势。D. 表 表,是古代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卑微、恳切。比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民俗篇3. 请任选你熟知的一种民俗,仿照划线句,补写句子。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一扎一绞,如画作般,云南扎染描绘美好的期待;一抛一接,如穿线般,壮族绣球串起两人的姻缘;______,___,______。4. 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家乡民俗的活动,请你完善考察步骤。考察前:查阅资料,了解民俗准备笔记本、相机等工具了解交通路线,联系向导考察中:详细记录,摄取音像采访____尊重民俗活动,保护环境考察后:整理资料,做好分类汇总采访笔记、照片等资料讨论分析资料,撰写报告5.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请根据“孝”的宣传资料夹,猜一猜“孝”字的本义是什么。甲骨文的“老”字甲骨文的“子”字甲骨文的“孝”字提示:“孝”是会意字,是由两个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字。6. 家与国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家国关系的讨论,请你把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小龙:我认为“家国”二字中核心的字眼是“家”,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归属。木兰代父从军远征万里,立下赫赫战功,亲情和家人是她最坚实的铠甲。小华: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_______。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紧扣议题;③文明表达。7. 诗文名作往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古诗辑录。【家国情怀】是木兰“万里赴戎机,____”的奔赴;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的愿望;是陆游“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以和为贵】是《论语》中“______,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是苏轼《定风波》中“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适豁达;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_____”的和平安宁。【自强不息】是《龟虽寿》中千里马虽然老去,依然有着“______,_________”驰骋千里的志向;是《行路难》(其一)中虽然千磨万折,仍然葆有“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二、阅读(47分)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亨①功不加谦而得世侯,内愧,乃疏荐谦子冕②。诏赴京师,辞,不允。谦言:“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有删改)【丙】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注:①亨:人名,指石亨;②冕:人名,指于冕,于谦的儿子。8.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B. 固辞 固以怪之矣C 亨功不加谦 大王加惠D. 宜乎众矣 宜多应者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作者对三种花象征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B. 甲文以菊与牡丹衬托莲的品质,乙文中是以石亨的做法衬托于谦的精神。C. 乙文中“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D. 丙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之气贯长虹,朗读时结尾要读出磅礴气势。11. 你认为乙文中的于谦可以称为“君子”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12. 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传情达意。请你参照示例,品评丙文语句。出处原句品评甲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巧用反问,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乙文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巧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将于谦内心无奈和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丙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阅读以下论坛帖子,完成下面小题。九(1)班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邀请了4位嘉宾,就“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开展了一次圆桌讨论,请你参与。【材料一】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我在凤凰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问卷调查,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共17059人参与,大家看看如下数据:(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11日,有删改)【材料二】我认为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颂,其中蕴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时间的智慧。按季生产、顺时而食,按季生产,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水等资源的生产模式,也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顺时而食,在节气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是“尝新”“尝鲜”,即产即食,不仅食材新鲜营养,还能避免食物存贮等造成的资源浪费。保健的智慧。惊蛰时节,气温迅速回升,百虫纷纷“惊而出走”,因此民间有抖席子、被褥、衣物的习俗;谷雨除蝎、禁蝎;入梅日将器具置于高阁、以防霉坏;入伏日“洗百病”等,呈现着人们跟着节气过日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守护的智慧。中国节气文化反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自然资源取用模式,很多地区都流传着“清明前后,挖坑种树”的农谚,鼓励人们植树造林,守护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还包含着许多有关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传统,在云南鹤庆,当地会在清明节和冬至日举行“祭鸟节”,当天,人们会喂食鸟儿,绕山踏歌,赞颂鸟儿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有删改)【材料三】资深网民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早就荡然无存了。网络用语早已“溢出”网络边界,从“帅锅”“美眉”到“yyds”“绝绝子”,脱胎于网络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范调查报告》,调研了过去三年,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语料约500万汉字、500幅图片和500个视频,发现“不规范表达”高达61%,如“YYDS”、太“尬”了;临时构造新词也占到了13%,如“懂王”“鸡娃”。在抖音中,“多少米”(多少钱)“G家”(国家)等变体表达层出不穷。日常的语言文字都无法坚守住,何况深远的传统文化呢?(选自《新京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材料四】网络文艺研究大咖网络就冲击传统文化么?我认为未必!不信,你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到哪里去?”一不留神,传统文化就直逼你眼球。我也同样有数据,《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如美术史专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的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恰恰相反,我认为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是可以相互赋能的。一方面,网络文艺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据抖音年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该平台书法类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074亿。不仅书法,很多技术门槛颇高的非遗技艺,也通过网络视听文艺走向千家万户。如跟着短视频流连于斫琴工坊、制陶作坊,成为休闲娱乐新潮流;唢呐、二胡、洞箫等传统乐器,成为新晋网红;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采之不尽的题材富矿、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不少“国风国潮”作品成为爆款。仅2020年至2021年,就有50余首国潮音乐播放量过亿;哪吒闹海、白蛇传等传奇故事,在网络电影中得到新的解读;8K中国风水墨动画影片《立秋》,在传统水墨之美的包装下传递当代精神意蕴,为广大网友所喜爱,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3日,有删改)【梳理探究】13. 小华梳理了四位嘉宾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的观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凰网小编”持积极的态度,认为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兴趣度。B. “传统文化爱好者”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C. “资深网民”持消极态度,引用调查报告说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表达过多。D. “网络文艺研究大咖”持积极的态度,认为网络文艺和传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赋能。14. 小龙用思维导图探究传统文化的生活智慧,请你根据材料二,选填一个词,并简述理由。A.顺应自然 B.健康生活 C.和谐共生【评价反思】15.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当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为什么?【迁移运用】16.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接触、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拟一份面向在校中学生的“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的倡议书。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倡议: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九(1)班班委会2023年5月10日【演·穿古今】同学们把《一人一指一梅花》改编为戏剧,参加文艺汇演,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一人一指一梅花李朝德①城市扩张蔓延,咚咚的破拆之声响彻上空,昆明北郊龙泉镇小窑村处在极度焦虑与烦躁中,村民杨晓荣的焦虑无人能懂。②两年以来,他一直想请我写写他院中的蜡梅花,我没有应承:世间有无数的蜡梅花,世间更有无数籍籍无名之人,一株花木哪有文字记述的必要?③他一路无言,引着我穿过家中一个偌大的花园,走到园子正中间,在一株枝繁叶茂的蜡梅花前停住了,然后用手一指:“这是林徽因的蜡梅花!”我一时有些蒙:林徽因的蜡梅花怎么会在这里?④林徽因自然是喜爱梅花的。现存的三张经典照片,一张是梁思成在盆栽梅花旁的沙发上认真读报。另外两张与梅花合影的都是林徽因,一张是阳光通过窗棂斜斜照射进屋子,林徽因对着窗子在静静沉思;另外一张是她微微侧身抬头仰望,含苞待放的梅花与一代才女交相辉映,很具美感。⑤现世安稳,岁月安好,但人生却是瞬息万变。战事一起,国将不国,家将不家。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林徽因一家决定南迁。但老的老,小的小,当家人梁思成腰有沉疴,林徽因身体虚弱多病,兵荒马乱,上千公里,老弱病残一家人南迁,路途茫茫未可知。⑦曾有亲友问:“你们为什么那样心情激动南迁呢?即使成立自治政府,那又怎么样呢?”林徽因在给好友费慰梅的信中回答了所有问题:“如果我们民族的灾难来得特别迅猛而凶暴,我们也只能以这样或那样迅速而积极的方式去回应。当然会有困难和痛苦,但我们不会坐在这里握着空拳,却随时让人威胁着、羞辱着我们的脸面。”⑧什么叫铮铮铁骨?什么叫文人气度?什么叫梅花的傲然独立?一个战争离乱中女子的这番话做了最好的注脚。⑨后来,林徽因全家迁到相对安全的昆明北郊龙泉镇麦地村暂居,选中了本村富户李荫村的私家花园的一个角落盖房载梅。1940年,梁、林离开昆明,辗转流离,旧居自此破落,蜡梅花在瓦盆中,像个流离失所的孤儿。⑩但梁思成、林徽因旧居中的花园在棕皮营,离小窑村的杨晓荣家有近800米的距离,蜡梅花如今怎么会在杨家院子?⑪原来,1998年,杨晓荣以6000元从塌败的李家园子购得这株无人照管的蜡梅花。6000元,在当时的昆明就是一年的工资,买蜡梅简直疯了。村民杨晓荣自我安慰,蜡梅花不稀奇,但林徽因栽的蜡梅就稀奇了,整个昆明,甚至整个中国,难有第二株。⑫如半个世纪前,漂泊离乱中的林徽因来到了昆明郊区陌生的小村落栖身,这株蜡梅花就这样也在陌生之地安定下来,在杨家小院子里安稳生长了20多年。⑬现在,昆明地铁2号线离小窑村口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城市已经延伸到脚下。轰轰烈烈的拆迁开始了,咚咚的机器破拆声震得人坐卧不安。我问他:如果拆迁了,这株蜡梅花怎么办呢?他把茶盅端在手里,思考了半晌说,肯定没有能力再把它带走了,我当年把它移栽来,不能让它死在我的手里。⑭我说,当年你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又养了20年,有什么考虑呢?他晃了晃茶盅,唉的一声,叹了口气。我们都默不作声,一口接一口地喝茶。反正要有个好归宿,蜡梅死在我手里,后人再也看不见,对不起历史。补偿呢?我问。他竖起一指头。一万?十万?他忙接上:值吗?怀揣其玉,像寻找识宝之人那样的渴求眼光。当然值,况且,20多年前你花了6000元呢!⑮他的指头在空中重重点了点,又摇了摇:说对一半,错一半。第一,肯定值,但不是钱的问题;第二,再穷,也没人卖儿卖女。他叹了口气,唉!只要有个好的出路,就像嫁自家姑娘,不要一分钱也不会计较。他又接着说,我虽是一农村人,没多少文化,但我敬重林徽因。说到林徽因,他陡然竖起一个大拇指。⑯这株蜡梅花的主人林徽因在困厄时期怎么谈安身的呢?1944年适逢抗战最艰苦的时候,那时尚且幼小的儿子梁从诫问母亲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打进来,我们打算怎么办?”林徽因告诉儿子:“要真的打进来了,我们也顾不得你了,中国的读书人总还有最后一条路,我们家门口不是有扬子江吗?”什么叫“士可杀不可辱”?什么叫中国人的气节?一个如花一样的弱女子掷地有声地告诉了我们答案。⑰站在这株蜡梅花下,凝视着它的一枝一叶,透过历史的层峦叠嶂,我似乎看到了谜一样的女子林徽因。她抱手而立,站在谜一样的蜡梅花下。(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6期,有删改)17. (改编剧本)请你根据文章的两条线梳理剧情。杨晓荣(明线) ① → 请我写梅 → ② 林徽因(暗线) ③ → 盖房栽梅 → 离开昆明18. (舞台说明)请你任选一句台词设计舞台说明,提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说明理由。A.反正要有个好归宿,蜡梅死在我手里,后人再也看不见,对不起历史。B.中国的读书人总还有最后一条路,我们家门口不是有扬子江吗?19. (舞台布景)蜡梅是林徽因两次出场的重要舞台布景。结合蜡梅两次出现时的具体情境,想一想:蜡梅两次出现的具体形态相同么?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林徽因的出场说明第一次出场:1940年,梁、林离开昆明,蜡梅在瓦盆中像个流离失所的孤儿第二次出场:“我”仿佛看到谜一样的女子林徽因站在谜一样的蜡梅花下20. (宣传海报)宣传组设计了四张宣传海报,你认为哪一张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一张。A B C D21. (导演阐述)戏剧演出后,现场安排了导演阐述。为此,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请联系所学,结合文章和资料笔记,补写导演阐述。资料笔记笔记一:蜡梅开在寒潮最猛的腊月,经历小寒到大寒,天更冷、风更大、雪更厚,蜡梅就开得更欢。它的香是一种暗香,忽隐忽现,却又芬芳馥郁、幽远绵长,沁人心脾。笔记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以梅花的自然特征赋予其相应的象征意义。主要的象征有三:一是象征志士、贞士;二是象征美人、仙子,三是象征隐者高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梅花也会衍生出新的象征意义。我之所以选择这一篇文章改编剧本,是考虑到文艺汇演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篇文章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__________【逐·文化脉】学校举办“文化脉动·追光经典”专题讲座,以下是其中三张PPT,请你完成下面小题。22. (1)请你将“追光笔记”中A、B两处空缺补充完整。(2)《海底两万里》是“软”“硬”兼具的科幻作品。请你根据阅读该书的经验,选择相关的情节或人物,理解其中蕴含的“软”和“硬”。23. 请你结合《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简·爱》这三本书,从中再找到一个能够启迪人生的“追光密码”,进行简要论述。【见·天地我】24. 按要求写作。碰:突然地遇见、接触;撞:强调冲击性大;碰撞:突然的遇见或接触,形成很大的冲击。在学习中,与唐诗宋词的碰撞,可以让我们濡染诗意,涵养胸襟;在生活中,与登高赏月的碰撞,可以让我们亲近民俗,感悟智慧;在社会中,与长城故宫的碰撞,可以让我们领略繁华,拓宽视野……你与传统文化有过怎样碰撞?请以“碰撞,让我走近你”为题,或记叙抒情,或议论表达,或联想想象,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