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历史卷━、单项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1.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型玉器,是一种祭祀的礼器。良渚文化和三星堆文化不仅隔着1000多年的历史,还隔着1800多公里的距离,却都发掘出了“玉琮”(见下图)。据此可知()良渚文化玉琼(今江浙地区)三星堆文化玉琼(今四川地区)A. 生产工具极大改善B. 早期国家已经出现C. 南北文化趋向一致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这句话主张( )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国”C. “尚贤事能”D. “以法治国”3. 汉文帝放手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工商业,甚至自由铸造货币,导致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汉武帝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据此可知,汉朝统治者调整政策( )A. 造成了诸侯势力强大B. 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C. 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 南朝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感叹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民族交融加强B. 商业贸易繁荣C. 社会政治稳定D. 科技文化璀璨5.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下表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要素历史信息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大运河、曲辕犁和筒车、青瓷、白瓷文化李白、颜真卿、阎立本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文成公主入藏对外关系鉴真东渡、玄奘西行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 有学者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 五大名窑烧制的瓷器争奇斗艳C. 四川地区首先发行了“交子”D. 南方的丝织业大幅度超过北方7.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元朝形势图(1330年)(见下图),可知( )A. 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B. 西藏已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C.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D. 行省是地方管理的唯一机构8. 朱元璋主编《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完善选官制度B. 防止武将跋扈C. 强化君主专制D. 加强丞相权力9. 据记载,徽调最初形成于民间,进北京献艺时赢得观众喜爱。后来,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流传四方。由此可知,“京剧”广受欢迎的原因是( )A. 讲究唱词的通俗易懂B. 坚持高雅化路线C. 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D. 融合众戏曲所长10. “‘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殖民者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材料意在说明鸦片贸易( )A. 加剧朝廷政治腐败B.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C. 摧残国人的身心健康D. 威胁国家财政收入11.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认识。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洋务派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了,但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 ①属于历史结论B. ①说明当时以“求富”为口号C. ②属于历史事实D. ②肯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2.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清政府开始( )A. 授予西方列强领事裁判权B. 给予列强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C.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13.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辛亥革命毫无建树B. 发起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 北洋政府统治黑暗D. 唤醒无产阶级的重要性14. 蒋先云,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随第七十七团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不幸中弹,但仍三倒三起,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蒋先云参加的战争有关的歌曲是(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B.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C.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5. 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的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B. 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6. 《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是( )A.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建设上来》C. 《科学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D. 《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铺路》17. 下图是2016-2021年全国R&D经费及其占GDP比重图。它表明我国( ) A.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B.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C. 大幅提高生活水平D. 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8. 《汉谟拉比法典》通篇规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却以神的旨意为开篇,以神的诅咒为结语,将“神”的意志贯穿法典。这说明该法典( )A. 承认婆罗门的最高等级地位B. 关注实际而不注重理论C. 维护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D.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19. 意大利的画家,如马萨乔和达•芬奇,依靠直线透视法在两维平面上反映了真实生命的三维存在;雕塑家,如多纳泰罗和米开朗琪罗,试图通过人体肌肉的实际活动来塑造对象的自然姿态。这反映了他们( )A. 宣扬以人为中心的理念B. 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C. 批判封建道德伦理观念D.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20. 法国人长期效忠于国王,认为不能没有国王。但18世纪末,人们认为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可以组成法兰西民族,不需要国王。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C. 《权利法案》的实施D.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21. 1858年,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规定:美国人享有民事治外法权和刑事治外法权。之后,日本又同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缔结了类似的条约。但到了1899年,日本说服了西方列强放弃治外法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B. 西方列强与日本结成同盟关系C.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成就D. 日本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22. 漫画可以拓宽学习历史的途径,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能够更直接鲜明地感受历史。下图为二战时期的漫画,盘子的馅饼上写着英文“捷克斯洛伐克”,左边戴礼帽的是英法领导人。此漫画意在( )A. 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B. 讽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C. 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D. 揭露德日意法西斯的罪行23. 近年来,美国打着“人权”和“反恐”旗号,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灾难;近期,又提出了“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的局势紧张不安。这充分说明( )A. 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B.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D. 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二、非选择题(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材料二 1930年5月,毛泽东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严厉批评当时党内讨论问题时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告诫党内同志:“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材料三 材料四 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传播带来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本本”所指的内容。并列举两项同时期“‘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成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讲解员的角色写一份关于南方谈话的解说词。(80字以内)(4)根据材料四,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最新成果的名称。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饮食革命名称时间内容第一次饮食革命约1万年前农耕及畜牧出现后,人类开始摄取固定的谷物、尊肉、乳制品等,饮食习惯趋于统一和稳定。陶器的发明,让人类制作出柔软的食物与汤汁,促成了“料理革命”与“农业革命”的合并。2500年前至2000年前期间出现的几个庞大的帝国集团加强各地食材的开发和交流,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料理圈。但是,各个料理圈之间仍持续进行着饮食的交流。第二次饮食革命15-16世纪新、旧大陆间的食材交换,引发了动植物分布大变动,让人类饮食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如英法等国在加勒比海诸岛大规模栽培甘蔗,促使砂糖大众化,砂糖又与中国的红茶、阿拉伯的咖啡产生连接,促成世界各地饮食的结合。第三次饮食革命18世纪后期随着运送大量食材至城市的交通革命、遏止食材腐败的技术开发、食品加工产业化的酝酿发展,新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餐厅日益普及。第四次饮食革命20世纪后期食品的低温处理技术、世界范围的冷链物流系统、汽车的普及、船舶大型化、货柜运输,以及超市等大型贩卖方式,一起引发了“流通革命”,让餐桌也掀起了全球化。——改编自宫崎正胜《餐桌上的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饮食革命”给人类饮食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世界饮食革命”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