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1. 斜岭岗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共和社区老村后50米,是一处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墓葬群遗址,这里出土了石斧、石铲、陶罐、陶碗以及大量的陶片。由此可知当时这里( )A. 制陶技术十分高超B. 阶级分化开始出现C 已经有了人类活动D. 农业经济得到发展2. 李老师上历史课时,在黑板上绘制了一条如下年代尺,她准备带领同学们复习的内容是( )A. 丞相制度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3.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A. 诸侯争霸现象严重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重文轻武科举盛行D. 丝绸之路畅通无阻4.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了以下四幅地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海上交通发达B. 造船技术高超C. 人工运河开凿D. 指南针的应用5. 八年级某同学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搜集整理了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丁汝昌等人的事迹,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 应对边疆危机B. 反抗专制统治C. 近代化的探索D. 反抗外来侵略6.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cnce”译为“格致”。19 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cnce”音译为“赛因斯”。这体现出词语翻译( )A.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B. 翻译者随意性很强C. 具有明显不确定性D. 因地域差异而不同7. 红色经典歌曲是历史的回响,能折射出时代精神。下图所示歌曲诞生于( )A. 辛亥革命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 土地革命时期D. 抗日战争时期8. 作为史学基本属性之一的时序性是时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将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几个重要史事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挺进大别山②渡江战役③转战陕北④三大战役A. ①④③②B. ③①②④C. ①③④②D. ③①④②9.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一文中指出:“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这体现出中国人民( )A. 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 反对封建专制的努力C. 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D. 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10.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上午召开。3月11日下午闭幕;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4日下午召开,3月10日上午闭幕。“政协”比“人大”先开幕的原因是( )A. “政协”的重要性高于“人大B. “政协”先讨论“人大”再决策C. 新中国成立开始约定俗成的习惯D. “政协”曾代行“人大”的职权11.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事件中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B. 中共八大召开C. “大跃进’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 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出( )A. 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B.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 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D.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13. 深圳云端学校的范老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讲授世界古代史时,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技术看到( )A. 古巴比伦工匠正在制作木乃伊B.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C. 查士丁尼颁布《十二铜表法》D. 唐代高僧玄奘在日本传授佛经14. 自17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由前一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C. 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D. 都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15. 历史学习要透过纷杂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促使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B. 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得到壮大C.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D.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16. 下图是由英国漫画家悉德尼乔治·施特鲁贝于1945年9月3日创作的漫画《新的旗帜》。这一漫画( )A. 揭示了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B. 说明了二战新型武器的残酷性C. 表现了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灭亡D. 反映了冷战时特有的斗争特点17. 下表为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7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A. 中国工业化建设稳步提升B. 美国的钢产量一直高速增长C.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非选择题(2大题,36分)18. 食物名称,是全球化贸易的一个缩影。九年级某校历史社团以“外来食物的名称”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项目式学习,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感知生活现象】同学们搜集和整理了生活中一些外国的外来食物名称及传入时间,列成下表。名称类型传入时间传入物品现代名称“胡”系列两汉至唐胡瓜、胡立、胡麻、胡桃、胡萝卜等黄瓜、蚕豆、芝麻、植桃、胡萝卜等“番”系列南宋至元明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等西红柿、红薯、辣椒、番石榴等系列“洋”清代至近代洋葱、洋芋、洋姜、洋白菜等洋葱、土豆、姜、圆白菜等系列“西”五代至近代西瓜、西芹、西葫芦、西蓝花等西瓜、西芹、西葫芦、西蓝花等系列“西洋”近代至现代西洋菜、西洋樱桃、西洋苹果等西洋菜、大樱桃、苹果等任务二【探究历史原因】任务三管窥历史影响】材料 由东南亚引种到中国的甘薯(也称番薯),400余年来,对中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甘著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食物构成,缓解了其后出现的人口增长与粮食不足的矛盾,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任务四【思悟历史启示】材料 日本以“唐”开头的食物,大都是通过中日贸易和交流传到日本的。如唐黍(玉米)、唐菜(菠菜)、唐辛子(辣椒)、唐瓜(黄瓜).日本还有一些食物是以“荷兰”开头的,比如荷兰草莓、荷兰白菜、荷兰芦笋、荷兰芹菜等,这些大多是江户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贸易中带到日本的。同一样食物的不同叫法,也可看出贸易和文化传播的路线。比如,玉米在法国南部被称为“西班牙小麦”,到了意大利,德国、荷兰则变成了“土耳其小麦”;在北非和印度,玉米叫作“麦加小麦”,非洲很多地方还叫它“埃及高粱”。从这些称呼的变化,不难看出玉米是通过何种路径蔓延至全世界的。(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2)联系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与任务一表格中哪一系列名称有直接关联?并简述其联系(3)根据材料,概括甘薯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4)本项目式学习完成后,该历史社团将举行一次交流分享会,谈谈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收获与启示,请你写一份简要的分享会发言稿。19. 学有所思,思有所悟,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下而让我们来进行一下系统的回顾和梳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横向发展”的趋势。(2)图中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呈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请参照示例,任选其中一个时期(除示例外),指出其时间界定并结合具体史实阐释其时代特征。示例:选择时期: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间界定:中国古代史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阐释时代特征:这段历史重点叙述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中华文明诞生于新时石器时代,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此后从汉到清的各个时期,都采取不同措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