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广州中考一模试卷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3-18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2年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 史说明:1.本试卷共28小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再用2B铅笔将考生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5.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A. 元谋人B. 半坡居民C. 北京人D. 河姆渡居民2.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A. 西周的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B.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C. 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D. 战国时期有些卿大夫自立为诸侯3.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主要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流派的思想?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4. 汕尾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象郡与桂林郡。在秦朝时,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管辖。从汕尾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在地方推行( )A. 禅让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5. 桑弘羊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下表信息说明,桑弘羊辅佐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是( )时间官职主要作为前120年侍中参与盐铁官营规划等前115年大农丞,大农令副手参与铸五铢钱、西北屯田等事务前110年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推行盐铁官营制度和均输法等A. 构建大一统精神支柱B. 创新政治体制消除地方分裂势力C. 奠定文治武功的物质基础D. 开疆拓土充实边疆军事力量6.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理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A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B.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D. 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7. 云冈石窟的柱头有多种不同风格。有数处洞窟采用了希腊的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柱头;也有一部分采用了印度元宝式柱头;有一部分采用了波斯式对兽柱头。据此可知云冈石窟A. 继承了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B. 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C. 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D. 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纯熟8. 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此举( )A. 加强与少数民族政权联系B. 促进了大陆同台湾的交往C.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 挫败了外来势力入侵台湾9. 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某书后,在日记中也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所评价的这本书是( )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天演论》D. 《猛回头》10. 义和团颁布的告示中说:“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该告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D.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缺少经验,无可避免地效法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具体做法,都没有取得成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失败中找到了正确道路。”这里的“正确道路”是指( )A. 发动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2.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全力围攻( )A. 中原解放区B. 陕北解放区C. 山东解放区D. 东北解放区13. 下面分别是1949~195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棉花总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斐然B. 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C. 农业合作化初步显成效D. “大跃进”运动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4. 1978 年,广东清远率先在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结果迅速改变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到1981 年底,这种“清远经验”迅速在全国实施。“清远经验”说明( )A. 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 包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 对外形放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5. 王毅部长于2014年在外交学院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外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下面关于中国外交成就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197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C. 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改革开放后,我国奉行与发展中国家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16. 2021年5月22日,网上出现这样一幅挽联: “毕生躬耕田园,杂交水稻终功成,华夏再无饥馑。济世何须阔论,不育三系升两系,寰宇同被恩泽!”该挽联悼念的是( )A. 王进喜B. 邓稼先C. 焦裕禄D. 袁隆平17. 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A. 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B. 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C. 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D. 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18. 1775—1783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1861—1865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 废除了封建制度D. 剥夺了黑人的政治权利19. 十九世纪末,日本在短短15年(1870—1885)内,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政策的推行?( )A. 普及教育B. 废藩置县C. 殖产兴业D. 改变习俗20. 对下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1900年法国巴黎“世纪回眸”世博会展品: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机床等。展品:大型发电机、无线电收发报机、电影等A. 伦敦世博会上的展品还有内燃机、小汽车和飞机B. 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与电有关的展品是瓦特发明的C. 两次世博会展品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 表中所列世博会展品是新发明和技术革新的产物21. 1921年7月,苏俄政府下令准许私人开设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和成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公司;11月,又下令将雇工20人以下的国有化小企业归还原业主。据此可知,苏俄当时推行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计划经济体制22. 参与签署《凡尔赛条约》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劳合·乔治认为,《凡尔赛条约》( )A.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 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C. 为新的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D. 确定了和平的国际秩序23.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 提高进口关税C. 调整农业生产D. 整顿金融体系24.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25. 2020年以来,世界在新冠疫情的狂风暴雨中蹒跚前行,但地区冲突问题却并未因疫情而淡化。阿富汗与塔利班和谈一波三折,利比亚冲突余波未平,巴以地区又起战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B. 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 人类正在面临新一轮世界大战的严重威胁D. 地区冲突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唯一原因第二部分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檀新林《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材料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高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李国峰《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材料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贾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梁归智《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都城长安繁盛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简要分析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归纳马致远、贾云石对元朝的评价(不得照抄原文)。(4)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27.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欺凌,面临“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园”。——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日战争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材料三: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呼吁国人“振兴中华”的历史背景,并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8. 14~16世纪是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材料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3)分别指出《“三角贸易”简图》中A、B两处内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角贸易”给欧洲和非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