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6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钉子”一语双关,既指主人公丁梓,又暗指丁梓伟大的精神。
B.第①段的侧面描写,突出天气恶劣,同时暗示了丁梓紧张、急切的心情。
C.第⑤段中战士们“格外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雨水的期盼,又怕河水改道。
D.第⑥段中加点字“这”是指这段小河由于地势、土质等原因,容易改道。
(2)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水情与水势 |
河水暴涨,水流湍急 |
拐弯之处,河水破岸 |
③ |
水流减缓,河水温和 |
丁梓的行为 |
① |
② |
丁梓用身体和铁锨阻挡水流 |
④ |
(3)文中第⑬段运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丁梓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起铁锨,一头扎进风雨里。(从词语运用角度)
②他只剩两只手还露在沙土外面,身体已经像枚钉子,深深地钉进了祖国的边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5)小说的结尾,交代娘俩执意驻守边疆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1)B
(2)①边查看水情,边朝下游走去②挖掘河边沙土,向决口处丢去③中间沙土被水冲走④仰头望天,面带笑意
(3)插叙。突出了丁梓的外貌特征;交代战友们叫他“钉子”的原因;同时避免文章平铺直叙,让故事情节富有变化。
(4)①“扎”字写出了丁梓的坚定、迫不及待,表现了边防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丁梓的身体比作钉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丁梓的坚强、勇敢,体现了丁梓对岗位的坚守以及对祖国的爱。
(5)体现了娘俩对亲人丁梓的无限思念;侧面展现了边防战士丁梓高尚的人格操守——无悔、担当和勇毅;表达了作者对母子传承丁梓精神,守护祖国边疆的赞美与敬佩;升华小说主旨,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