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没疯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7 回答:爱度老师
(1)梳理老石妻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埋怨心疼→① →诧异不解→②
(2)本文第⑪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本文塑造人物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哪些地方埋下了伏笔?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5)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①警告关心②支持陪伴
(2)不能删去。第⑪段插叙了老石劝退牛嫂、庄嫂、马嫂插队的事情,这段插叙的作用是突出老石的“疯”劲,也为下文小区里的人开始捡垃圾作铺垫,与题目“老石没疯”呼应。
(3)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老石捡垃圾的行为,如“老石熟练地拨开小区广场绿化带里的冬青灌木。一片糖果纸挂在枝桠上,一团即将发烂的卫生纸卡在两棵冬青中间,一颗烟头粘在冬青根部,老石从桶里拿出长铁钳,一一夹进桶里”等。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如牛嫂、庄嫂、马嫂等)的行为和话语来衬托老石的形象,如“老石推着车子到儿童乐园区,好巧不巧,正撞见牛嫂、庄嫂、马嫂带孙子在玩。老石扭转车头准备离开,他想起两周前的经历,脑袋便不自觉嗡嗡作响”等。
(4)伏笔示例:文章开头提到老石退休前在机箱厂工作,结尾提到老石要去小区外面捡垃圾,这埋下了老石可能因为退休后闲不住而出去找事情做的伏笔。又如,文章中提到老石捡垃圾的行为被物业工作人员悄悄拍成视频,这为后文小区里的人开始捡垃圾提供了可能的动力和契机。
(5)结尾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与文章标题“老石没疯”呼应,强调老石的行为虽然在外人看来有些“疯”,但实际上是他的一种坚持和责任感的体现;通过老石妻子的话,展现了对老石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文章的温馨氛围;同时,结尾段的欢快氛围也照应了文章开头老石妻子对老石的埋怨,形成了对比,使得老石的变化更加明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