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早饭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7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字里行间流淌着“我”对“外婆”的爱和温情。
B.本文使用多个拟声词,生动描摹出外婆在夜晚玩耍的情形,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C.文末的对话,可见外婆知道自己在夜晚对家人的打扰,就用“早饭”安抚家人。
D.本文从细微之处着笔,语言鲜活真实,有一种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对话感。
(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或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一般来说,外婆吃过早饭都会睡一会儿觉的。睡醒了,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一般来说,还要再睡一觉,这一觉得睡到午饭做好了才能结束。吃完午饭后,一般来说,她老人家一定还得躺上一会儿。躺到半下午,睡得实在睡不着了,起来再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回到帐篷里,往床上一倒。一般来说,又要睡到晚上开饭时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间升起来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本文写“外婆”,却多次写到寒冷的清晨“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的“第一缕炊烟”。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有人评价说:“写草原苦寒单调的生活……这类主题本身是沉重的,但在李娟笔下,不寒凉,不消沉,反而热气腾腾”。本文从哪些方面展现这种风格?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2)①“一般来说”这个短语在文中多次出现,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效果,强调了外婆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和习惯性。这种表达方式通过重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外婆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这种循环的结构也暗示了外婆岁数已大,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们的照顾。
②“轰”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升起时天地间的巨大变化,太阳的光芒如同轰鸣一般,震撼人心。这个词语的使用,使得静态的日出变得动态起来,充满了力量和生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
(3)文章通过多次写到寒冷的清晨“第一缕炊烟”的景象,与外婆的早饭进行了有机的连接。炊烟的升起象征着外婆早饭的开始,也预示着一天生活的开始。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展示了外婆勤劳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通过炊烟这一象征性的元素,强调了家庭温暖和生活的希望。同时,炊烟的描写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与外婆的慈爱形象相互映衬,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
(4)人物形象:外婆的形象充满了活力和慈爱,她虽然年岁已大,但仍然积极向上,关心家人,她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生活的热情。
生活场景:文章描绘了早饭的制作过程,以及外婆为行人提供早饭的情景,这些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外婆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满足,这种情感温暖而真挚,给人以正能量。
语言风格:文章的语言鲜活真实,充满了幽默和趣味,如对外婆的昵称“大懒虫小懒虫”,以及她制作早饭时的悄悄行动等,这些都使得文章的风格轻松而愉快。
综上所述,李娟通过对外婆的生动刻画和对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草原生活中热气腾腾的一面,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