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崖壁上的生活费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15 回答:爱度老师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善表格。
情节 |
① |
“我”陪父亲采岩耳 |
③ |
父亲给“我”生活费 |
情感 |
无奈 |
② |
不解 |
④ |
(2)结合选文内容,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得知我回来要钱,母亲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⑯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呆呆地立在原地,手上几张鲜艳的钞票重如千斤……
(4)选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的“父亲”与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与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概括。
【链接材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参考答案:
(1)①生活费超前花光,“我”回家要钱②担心(提心吊胆);③父亲没有将岩耳全部采摘下来趁着高价卖钱(或父亲在更高更陡的岩壁上忙碌了很久,却只采到了一斤岩耳);④沉重(愧疚)
(2)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听说“我”又要钱而难受、生气的心理,暗示“我”家庭条件贫困,父母挣钱不易,为后文父亲冒险采岩耳作铺垫。
(3)“重”是“分量大”的意思,与前面的几张鲜艳的钞票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采岩耳的危险和艰难及这几百元钱的来之不易,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心疼和深深的愧疚自责之情。
(4)插叙,插入了父亲以前在工地干活得病后不能干重活的经历,交代了父亲作“耳客”的原因,为下文冒着生命危险采摘岩耳维持生活和供“我”上学做铺垫。
(5)示例:本文中的父亲为了贴补家用、供养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上采岩耳给儿子挣生活费;《背影》中的父亲送儿子去车站,艰难地攀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两篇文章中的“父亲”都用行动来表达对儿子的“爱”,赞美了深沉质朴、不求回报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