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缝里看戏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21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起,既是为了借此“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自然引出下文,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张本。
B.文中对祖父着墨不多,但这一人物不可或缺,是他把“我”带进了戏曲文化的天地,使“我”后来陶醉其中甚至影响了学业。
C.“我”在南门被当头棒喝,在西南门的位置被别人抢占,挨到时门眼又被挡住,体现出“我”看戏过程的曲折与看戏的执着。
D.“我”幼时的愿望除了尽情看戏,还想买票送给穷人的孩子,说明“我”在穷困的处境中仍然能够推己及人,有善良的品性。
(2)本文语言极具特色,请按照括号里的提示,联系上下文,在A、B、C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品读批注。
(3)文章甲、乙两处均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内容,对于乙处引用是否恰当,小常认为恰当,小庆意见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你对本文和《桃花源记》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4)散文与小说本是两种文体,但二者有许多共性。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也可以小说化。这篇散文运用了哪些小说的笔法?请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示例:选择A句,多用四字词语;语言典雅凝练,读来朗朗上口;描写了戏中世界的光彩辉煌,如在天国;表达了“我”对戏中世界的着迷、向往。
选择B句,“哼”用语言描写,写出“我”缠着母亲撒娇磨缠,想要五分钱看戏的情态;“摸摸”“缩”用动作描写,写出母亲本想让我去看戏,但因家里贫穷,只得把手缩回;表现母亲既爱孩子又无法满足孩子的无奈与矛盾。
(3)示例:同意小常。乙处把自己多年后重返故乡比作武陵人重访桃花源,表达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桃花源”在文中象征着故乡,象征着童年回忆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及童年生活的怀念。
(4)①重视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本文比较完整地记述了“我”幼年看戏的曲折经历。②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文章将“我”热爱戏曲、执着追求的个性特点刻画得十分生动。③大量运用描写手法。如母亲摸口袋的动作描写,从门眼看戏的细节描写,尽兴看戏后的心理描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