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排船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24     回答:爱度老师

(1)小说开头对白洋淀小村庄环境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2)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小鬼子把村里的成年男子集中到大堤上,架起机枪,逼他们出来排船。否则,统统杀死。说完,“突突突”冲天空打了几梭子机枪。关键时刻,老栓站了出来。(老栓此时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②人群里突然飞出一块砖头,落在老栓的头上,老栓的头顿时鲜血直流。(将“飞”字改为“扔”字是否更好?)

(3)你如何理解老栓在文中说的“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把尺子”这句话的含义。

(4)语文老师对九年级的文章进行了重组设计,准备进行大单元教学。你认为本文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分析编入这个单元的理由。

第一单元:《故乡》《孔乙己》《变色龙》

第二单元:《梅岭三章》《我爱这土地》《海燕》


参考答案:

(1)①小说开头对白洋淀小村庄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后文紧张的战争气氛形成鲜明对比。②这种描写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还突出了战争对美好生活的破坏。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增强了读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感。

(2)①面对敌人的威胁,老栓内心可能经历了从恐惧、犹豫到坚定、决绝的变化。

②“飞”字更好,在语义上两者都表示物体被投掷出去的动作,但“飞”带有意外性和突然性,更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老栓行为的愤怒和指责。

(3)表面上是说老栓用眼睛就能目测木板的规格尺寸,实际上是说老栓自己心中有衡量大是大非的标准。

(4)示例一:我认为可以编入第一单元。原因:①体裁相同。第一单元文体都是小说,本文也是小说。②都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特定的社会现实。《故乡》通过闰土从少年到成年的形象变化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疮痍累累、农民生活贫困交加的社会现实;《孔乙己》通过塑造一个封建社会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反映封建制度和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毒害;《变色龙》塑造了巡警奥楚蔑洛夫虚伪逢迎、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形象,深刻揭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极端腐败和黑暗。本文通过塑造群众老栓为抗日不惧生死、勇敢担当的形象,反映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群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社会现实。所以我建议编入第一单元。

示例二:我认为可以编入第二单元。原因:①历史背景相似(都写于社会动荡之时)。《梅岭三章》写于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海燕》写于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本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②都体现了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老栓为了抗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体现。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