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综合练习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90分。2.请选出1—25小题的答案,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常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3.26—28小题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下是我国部分出土文物中的中国早期龙形象。这可说明( )距今7600年,查海文化(辽宁阜新查海)距今6000年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A. 龙这种生物真实存在B. 龙是权力的象征C. 龙文化只在北方出现D. 龙文化源远流长2. 二里头遗址位于伊洛河下游,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出土了成套的陶礼器和青铜礼器,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出当时( )A.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 分封制度的实行C. 存在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D. 原始农业的兴起3. 九年级某同学周末在家进行自主复习、整理了中国某位思想家的生平(如图)。这位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 )人物卡☆基本情况: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主要经历:年轻时做过小吏,中年曾短暂从政,后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国C. 以法治国D. 民贵君轻4.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这一变化反映了( )A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B. 盐铁专卖改善国家财政状况C. 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D. 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5. 中国古代地图识读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有“上北下南”“上南下北”“上东下西”“上西下东”和“旋转式”五种方式。若地图上出现“江左”(即江东)、“江右”(即江西)的历史地名,其使用的识读地图方式应是( )A. 上北下南B. 上南下北C. 上东下西D. 上西下东6. 唐开元年间颁布的《水部式》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规定,所有水渠设置渠长和闸门长,州县每年派官员检查用水状况,并将灌区管理的好坏作为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据。这表明当时( )A. 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 设立多重机构相互制约D.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7. 宋朝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下列情境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的是( )A. 早晨家喝玉米粥B. 中午到市场上买甘薯C. 下午观看《窦娥冤》D. 晚上去瓦子听人说书8. 因深感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清康熙二年朝廷规定乡、会试停止八股文。但康熙七年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这主要是考虑到八股文有利于( )A.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B. 禁锢思想巩固皇权C. 促进儒学思想发展D. 中西文化交流互鉴9. 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量迅速增长,直接刺激了茶叶种植区的扩大,如湖南平江县“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在台湾淡水、基隆等地也出现类似的情形。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A. 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加深B.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 “自强”和“求富”初显成效D. 与世界市场联系趋于密切10.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集中全国舰队,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切断或干扰敌人供应线,造成一时一地的优势,打破法国舰队的封锁和骚扰,形成水陆合力。据此可知,张之洞( )A. 具有整体化的备战策略B. 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C. 成功击退了法国的侵略D. 初步建成了新式海军11. 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中写道:“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这反映了李大钊( )A. 宣传马克思主义B. 领导五四运动C. 建立中国共产党D. 主张国共合作12. 红军战士曾编出如下诙谐的口号:“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看白军,已抓瞎,金沙江边学狗爬,没办法!”该口号生动地反映了( )A. 井冈山精神B. 长征精神C. 延安精神D. 抗战精神13. 面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困难的局面,毛泽东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认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C.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 驳斥了“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4. 1947年5月《东北日报》上刊登的《蒋区春耕图》中,一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农民正在种地,身后有一个顶着硕大肚子的蒋介石蝗虫,以及一群密密麻麻的蝗虫。漫画作者意在表达( )A. 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B. 重庆谈判走向失败C. 国民党对农民的搜刮D. 自然灾害影响巨大15. 20世纪50年代,在广大工人和农民群众中流传“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先军属,后自己”的口号。与这些口号直接相关的历史是( )A. 甲午战败,危机加剧B. 百团大战,战果辉煌C.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6. 1952年,一位年轻人被时代的激越情绪感染,写下了诗歌《到远方去》;“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还没有铁路的影子,在我将去的矿井,还只是一片荒凉,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美好的希望谁都不会落空。”这说明当时( )A. 八字方针效果显著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 即将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完成17. 1981年,农民开心地说:“(现在)既有自由,又能使上劲”,“戏没少看,集没少赶,亲戚没少串,活没少干,粮没少收”。这反映出(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8. 2023年11月,上海科技成果展展出了一大批高科技项:C919大型客机、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通过参观,我们可以发现中国( )A. 注重科技自立自强B. 成为科技头号强国C. 文化事业成果丰富D. 社会生活飞速进步19. 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高潮出现在1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由此可知,拜占庭文化的西传( )A.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 开启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C. 促进了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D. 导致了庄园制度彻底瓦解20. 有学者认为,在距今12000年到5000年期间,全世界至少有7个社会发明了农业,这些发明基本都是独立完成的;但蒸汽机只是被发明了一次就传遍世界各地。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论述角度的是( )A. 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B. 文明从低级到高级C.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D.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21. 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不是将语言、历史、种族视作法国的基础,而是将“共和”价值作为法国的基石;在授予法国国籍时,考虑的是:是否出生和居住在法国,是否遵守共和国原则等,而不是法国祖先血统。这种做法( )A. 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B. 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C. 加强了国王专制统治D. 推动了启蒙运动兴起22. 1854—1856年同,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了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这反映出英国( )A.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 处于出超地位C. 具有强大工业实力D. 贫富分化加剧23. 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 贝多芬——《人间喜剧》B. 达尔文——《物种起源》C. 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D. 梵高——《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4. 下表是苏联1928年与1940年主要产品产量的相关数据。主要产品产量的变化( )产品种类生产量增长(倍数)1928年1940年坦克(辆)170298617.6战斗机(架)8991075812.0煤(百万吨)35.5165.94.6钢(百万吨)4.318.34.3粮食收获量(百万吨)73.395.513A. 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 显示了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C. 体现了苏联已经走出经济危机D. 适应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25. 下图漫画创作于1949年,预示了德国兄弟渐行渐远的场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 《九国公约》签订C.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逐渐形成D. 欧洲联盟的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26. 长城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长城处于我国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的结果。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的军队并不比落后的游牧民族的骑兵强悍,有时双方的攻击力量甚至完全相反。但戈、矛、弓、弩等冷兵器要想攻克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从战术上往往无能为力。10世纪以后,攻防双方都利用火铳、火炮等火药武器,但是长城关城相连、烽火相通,集城防、运输、通信于一体,其优势仍可体现。故历代统治者都乐此不疲,不断加以维修和增修。——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等材料二 明长城沿线驻军的营堡,既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有校场和军营;又是随军家属生活的地方,有学校和庙宇;还是明政府与蒙古各部落之间互市的场所,有蒙汉商人与逆旅。清朝版图包括原来的明朝、蒙古、女真等地,尽管长城仍作为一道内部的界线,但在一个政权统治之下,这条界线不断被突破,直至最后消失。界线消失了,长城却留了下来,逐渐成为遗迹。——摘编自许宏等《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材料三 近代以来,诞生了许多围绕长城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长城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彰显了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创作于1934年的《前进歌》中唱道:“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把强盗们都赶尽!”1938年《用我们的血肉,做成我们的新长城》刊登在《抗战漫画》上,寓意中国将士以顽强的意志铸成钢铁长城。——摘编自魏晓雪、刘丹《文化符号视域下明长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我国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修建长城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二,概述明清时期长城的功能价值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彰显出的中华民族精神。27.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82年,英国人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外资电厂虽然对民族电力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带来不小的阻力。1936年,外资经营的电力企业仅为10家,但其发电度数却占当时全国总发电度数的55%。近代中国电力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与东北地区,内地电力企业较少。截至新中国成立,全国装机总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发电量43亿千瓦时;电网建设也极为薄弱,基本只有以城市为中心的发电厂及其直配线。——摘编自杨琰《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史研究述评》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发电量仅为43亿千瓦时,经过发展,到1978年发电量为1.167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发电量增长到7.6264万亿千瓦时。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49年的7.94瓦/人到1978年的267瓦人;到202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5366瓦/人。——摘编自白玫《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回顾、经验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情况,并简述电力工业发展的意义。(要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制作表格,可不用直尺;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完整准确)28. 学校举办历史文化节,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学习活动。你们小组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顺利完成了下列活动、获得学校的表彰。【活动一 找寻地图上的世界文明】——据张芝联等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1)古代西来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并取得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请你圈画出两河流域文明的大致地理位置,并列举一个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活动二 考察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雅典卫城包括希腊古典艺术四大杰作:帕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古埃及的墓地古迹,包括石家、装饰华丽的墓室、庙宇和金字塔。戈雷岛从15世纪到19世纪,戈雷岛一直都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德文特河谷工业区位于苏格兰中部,拥有18世纪至19世纪兴起的大量棉纺织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的墓葬和纪念场所位于比利时北部和法国东部之间,构成要素十分丰富。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时期法国国王的居所,见证了法国及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2)你将代表小组在学校举办的世界历史专题研讨会上进行发言。经过小组讨论,你决定从上表中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0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