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为证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1 回答:爱度老师
(1)梳理故事情节,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① →看着学生含泪央求,杨老师答应“我们”不走→② →洋洋再次来到学校,不仅和杨老师结了婚,还一起留在了大山里教书→③ →“我”和杨老师一样,回到大山任教
(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我迟疑了半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加点词“迟疑”表现出“我”怎样的心理?)
②我们的欢呼声几乎要把校舍掀到天上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第⑩段中写道:“杨老师走了,杨老师又没有走。”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章以“杨树为证”结尾,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①约定回城的期限快到了,杨老师准备离开学校 ②杨老师的女朋友洋洋来到学校要带杨老师走,后来独自离开 ③突发地震,杨老师为指挥学生安全撤离而不幸遇难
(2)①表现出“我”既怕杨老师为难,又不舍杨老师离开的复杂心理。
②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们”的欢呼声之大,表现出“我们”得知杨老师和洋洋老师决定留下来后的兴奋与激动之情。
(3)示例:不矛盾。说杨老师“走了”,是因为杨老师在地震时为指挥学生撤离而不幸去世;说杨老师“没有走”,是因为他心系山区教育事业、心系山区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始终影响着大山里的“我们”。
(4)示例:①独句成段,简洁有力,强调了“我”献身大山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②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内容,使文章结构谨严,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