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杨树为证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1     回答:爱度老师

(1)梳理故事情节,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看着学生含泪央求,杨老师答应“我们”不走→②   →洋洋再次来到学校,不仅和杨老师结了婚,还一起留在了大山里教书→③   →“我”和杨老师一样,回到大山任教

(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我迟疑了半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加点词“迟疑”表现出“我”怎样的心理?)

②我们的欢呼声几乎要把校舍掀到天上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第⑩段中写道:“杨老师走了,杨老师又没有走。”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章以“杨树为证”结尾,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①约定回城的期限快到了,杨老师准备离开学校 ②杨老师的女朋友洋洋来到学校要带杨老师走,后来独自离开 ③突发地震,杨老师为指挥学生安全撤离而不幸遇难

(2)①表现出“我”既怕杨老师为难,又不舍杨老师离开的复杂心理。

②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们”的欢呼声之大,表现出“我们”得知杨老师和洋洋老师决定留下来后的兴奋与激动之情。

(3)示例:不矛盾。说杨老师“走了”,是因为杨老师在地震时为指挥学生撤离而不幸去世;说杨老师“没有走”,是因为他心系山区教育事业、心系山区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始终影响着大山里的“我们”。

(4)示例:①独句成段,简洁有力,强调了“我”献身大山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②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内容,使文章结构谨严,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