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孩子和秋风阅读题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2     回答:爱度老师

(1)以下是本期节目的宣传海报,请你帮助小语同学一起完成海报宣传文案。

孩子眼中的秋风
孩子眼中的秋风
“我”眼中的秋风
“我”眼中的秋风
秋风的模样
秋风的特点
秋风的模样
秋风的特点
像把大剪刀: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像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
芬芳且富有生命力
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调皮、活泼、天真
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像一个小仙女: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开了。
   
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任务二:节目录制

(2)

步骤一:节目组计划在喜马拉雅APP上录制本文的朗诵视频,需先对录制文本《孩子和秋风》中的部分语句进行朗读设计。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等角度(任选两处),为下面的句子做朗读设计。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
步骤二:节目组准备录制精彩片段品析,需要对以下片段撰写赏析文案。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
②请你从修辞的角度为这段文字写赏析文案,供节目录制使用。
步骤三:朗读片段和精彩片段赏析录制。
地点:录播教室

任务三:互动留言

(3)给节目留言,是一种听众互动方式。打开节目后台,小语同学已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评论,如下所示。你也刚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请结合文本、阅读经历以及保尔的“本心”对该留言进行回复。

全部评论

我是小语1天前

《孩子和秋风》中孩子有“本心”,因此用“镶上童话的金边”的眼光看待世界。我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发现保尔柯察金虽然没有身处一个童话世界中,也依然是一个坚守本心的人。

(4)在每期节目最后,班级都会组织#每期一问#的讨论。本期的讨论话题如下:

ㅤㅤ不同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请细读拓展材料《秋风引》,说说刘禹锡和本文中的“我”以及孩子三人眼中的秋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假如你是一位热心听众,请你结合文章与补充材料在讨论区谈谈你的理解。

ㅤㅤ拓展材料: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背景:刘禹锡写此诗时已被贬南方。


参考答案:

(1)①温暖、有趣 ②像个调皮的娃娃:跟大树闹着玩,把叶子扯得东一片西一片 ③带来丰收,富有生命力 ④萧瑟,令人孤独

(2)①示例:“秋天的风”“原是”停顿,“活泼”“热闹”“逗”字重读,整句话要读得轻柔欢快些,表现秋风给人带来了欢乐,表达出作者重新认识秋风的惊喜之感。

②示例1: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秋风分别走过田野、果园、旷野,留下金黄的色彩,又将柿子比喻成小红灯笼,将石榴看成了胖娃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风走过为人们带来丰收之景,表现了作者对秋风带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秋风来时一地的草都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烘托出秋风之柔顺,作者心情之愉悦。

(3)示例:保尔柯察金的“本心”是指他坚守初心。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他甚至为了革命牺牲爱情,和丽达不告而别。这些都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是保尔始终坚守的本心。

(4)示例:刘禹锡此时被贬偏远南方,面对萧瑟秋风、南飞雁群,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萦绕心间。而“我”十年如一的教书教书,少了教书的新奇与预期,因而固化僵硬地认为秋风寒冷、残酷、荒凉。成人经历人生浮沉,深感现实的艰苦,面对秋风倍感生活之愁苦;而文中的孩子纯真美好,总是用发现美的眼光、用善于联想与想象的童心看世界,因而萧瑟的秋风是大剪刀、魔术师、娃娃和仙女,充满着童趣之味,富有别样美。因此,成人和孩子对待秋风的态度截然不同。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