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儿冯骥才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13 回答:爱度老师
(1)阅读本文后,王丽将收集的相关资料做成幻灯片,和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俗世奇人》中收集的都是长期流传在天津的奇闻逸事。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是过瘾,“吃喝穿戴,话语闲谈,举手投足,举心动念,都是那时天津卫很特色的一套,而且全都活龙鲜健,挤眉弄眼,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 |
王丽:同学们,《俗世奇人》已出版三册了,幻灯片上是关于本系列书籍的介绍。
李耀:该书收集的天津奇闻逸事让人大开眼界,啧啧称奇,宛如“天津版的《清明上河图》”。
王丽:你认为,今天阅读的《罐儿》中的老汉和罐儿“奇”在何处?
李耀:
(2)在美文鉴赏环节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了点评。请你从下面任选一句话,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题目简洁却韵味深长,具有深刻内涵。
◆老汉平凡却鲜活独特,人物形象典型。
◆谐谑兼深刻的语言,勾勒出天津的风俗画卷。
参考答案:
(1)示例:老汉“奇”在无偿教授罐儿制陶的技术,教育罐儿自强自立,塑造了他健康的人格之后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罐儿“奇”在他走投无路时,巧遇老汉指导,坚持制陶,技艺越发精湛,最终让天津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
(2)示例一:题目简洁却韵味深长,具有深刻内涵。“罐儿”既指物又指人,一语双关中展现深刻的内涵。作为要饭的工具,“罐儿”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毫无尊严、艰难的生活状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为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罐儿听从老汉的悉心教诲,不断琢磨与练习,做出受人欢迎的陶器,并且将善心传递下去,用陶罐帮助更多穷苦的百姓,展现了底层人民自立自强、心怀仁善的崇高品格。题目简洁却不简单,其中蕴含的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示例二:老汉平凡却鲜活独特,人物形象典型。文中的老汉着墨不多,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到罐儿落魄乞讨,老汉不但没有嫌弃和厌恶,还不动声色地用行动将制陶的技艺传授给他,并在此过程中,教导罐儿应自强自立,塑造了他健康的人格。行善后,老汉消失得了无踪迹,他深信自己种下的一颗善良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令更多人受益。文中的老汉不仅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人,更是一位有大智慧却又默默无闻的奇人。
示例三:谐谑兼深刻的语言,勾勒出天津的风俗画卷。文中情节跌宕陡转,谐谑下见深刻,轻快里蕴凝重。“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地道方言的运用既真实再现了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无奈,又表现出天津人民的幽默和诙谐。面对罐儿的遭遇,老汉悉心传授他手艺,并且用“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告诉罐儿生存的技巧,用“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俗语通俗易懂,表现出天津的市井气息。典型语言的运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津地域习俗、风景人情、生活面貌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