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炊烟是屋顶盛开的花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4-30     回答:爱度老师

(1)第二段用“多么幽静而美丽的山村乡景”独立成段,有什么用意?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炊烟,从远古的炉灶里升腾,穿越千年沧桑的迷雾,一直浸润进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的血脉里。

(3)小亮同学读本文时进行了大胆质疑:他认为本文第⑤段写马致远的内容多余,完全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

(4)阅读文章应养成批注习惯。请你针对第⑥段引用诗句的作用做批注。

(5)文章第⑦段中写到“狼烟”,小亮同学不由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并动手进行表格整理。请你帮他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名称
特点
写作意图
表达情感
本文
狼烟
   
   
   
《使至塞上》
孤烟
直,劲拔
   
惊奇,赞美

(6)作者在文末慨叹“炊烟不再”,传达出对当代生活中炊烟消失的慨叹、惋惜。假设作者是你的微信好友,请你给作者发一段话,抚慰作者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看法。字数100﹣120。


参考答案:

(1)示例:突出这个场景的美丽和宁静,并且为引出后文对于小画家的表扬和思考的内容。

(2)示例:“浸润”表达了炊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化中。

(3)示例一:不能删掉。理由: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马致远所写诗句的理解,展现了作者关于炊烟相关的情感和思考,表明作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炊烟的理解。

示例二:可以删去。理由: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马致远所写诗句的理解,它与文章的主旨不直接相关;如果删掉,文章可以更简洁明了。

(4)引用诗句的作用是通过文学形式来进一步强调和凸显炊烟的重要性并表达情感。它让读者在感受到炊烟的温暖和寄托之余,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共鸣。通过引用诗句,作者可以更加饱满地抒发情感,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5)①暴戾狂躁、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和疮痍

②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把它和炊烟作对比,突出了炊烟轻柔细腻,含情脉脉,温婉动人,有温情,给人以希望、重生和慰藉的特点。

③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之情。

④描写边塞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慷慨悲壮的情感。

(6)亲爱的作者,在阅读你的文章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炊烟的温暖和寄托。它代表着家的方向,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似乎让炊烟渐渐离我们而去。这让人感到惋惜和失落。但同时,我相信,尽管炊烟不再升起于乡村,但我们仍可以在心中保留着对家的思念和渴望。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关怀家人、传承家族的传统和文化,让炊烟的意义在我们生活中继续延续下去。虽然时代在改变,但炊烟的温情与温暖,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和心中。愿你在珍爱家庭、传承传统的道路上,始终感受到炊烟的祝福和力量。祝福你,朋友。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