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听书邵衡宁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22 回答:爱度老师
(1)文章②—⑥段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打麦场上听苏北大鼓的听书经历。根据事件的发展,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节 |
心理 |
“晚来急匆匆吃了饭,就换上飘着檀香皂清香的裙子,奔向打麦场上。” |
① |
说书人的精彩表现让人听得惊心动魄,让听书人如痴如醉 |
如痴如醉 |
② |
③ |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⑤段中“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的表达效果。
(3)将“擦亮”或“唤醒”填入文章第⑨段中的方格处,哪一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文末“那熟悉的鼓声甫一敲响,视频那端的母亲就落泪了”。年已八旬的母亲落泪的原因之一是怀念苏北鼓书的精彩内容,怀念鼓书里让人听得惊心动魄的千军万马。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参考答案:
(1)①急切郑重
②“转天白天,我还沉浸在剧情里,巴巴地盼着晚上快点到来,好听那‘下回分解’”
③不舍企盼(企盼不舍)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激越的鼓点比作“千军万马”,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说书人表演紧张激烈的场面。不仅显示了说书人技艺的精湛以及作者对其表演的赞叹,也抒发了作者对苏北大鼓听书的喜爱与痴迷之情。
(3)“擦亮”更合适,“擦亮”的意思是通过摩擦,是光滑、发亮;“唤醒”的意思是叫醒、使觉醒。“擦亮”一词与句中的“暗淡”相对应,带来明亮、光明之感。此时,作者儿时听书的记忆再次鲜明起来,经历多年沉寂之后的苏北大鼓重新焕发光彩,这个词语体现了“暗淡”后的希望、喜悦、自豪。
(4)①终于又听到了年轻时痴迷的鼓书,心情无比激动。
②结合上文“我们一家离开故土多年,年已八旬的母亲和妹妹住在一起,每每说起故乡,格外想念”可知,母亲落泪的原因还有:对故乡的想念。
③结合“记忆里那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夏夜在打麦场上听苏北大鼓”可知,母亲落泪的原因还有:对往事的回忆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