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22 回答:爱度老师
(1)请你细读文本,说说西南联大能成为“空前绝后”的大学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请对下面的加点词语和句子作简要分析。
①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
②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
(3)三年时间,我们学了《老王》《阿长与<山海经>》《秋天的怀念》等回忆性散文,请你说说本文与它们的叙述视角有何共同点?这样的叙述视角对于写回忆性散文有何好处?
(4)《昆明的雨》一文曾说,“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请你根据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群英荟萃,西南联大汇集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最为顶尖的大师。②学风浓厚,西南联大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中依然不慕名利,以学为本。
③自由开放,西南联大学术自由,学生既独立思考,又活泼开放。
(2)①“弥补”本义为“补偿、填补”,在文中的意思是“缝补、遮挡”,它生动表现了西南联大师生虽条件简陋却精神富足、认真研学的志趣。
②通过吴宓先生“看”“放下”“搬”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或“吴宓先生为学生搬椅子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西南联大老师关爱学生、尊重知识的名师风范。
(3)示例1:共同点: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好处:“我”是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助于抒发感情。
示例2:共同点:双重叙述视角,即“写作时的我”和“回忆中的我”。好处:让作者情感更加深刻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4)①本文回忆的往事,既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又是日常学习中的琐碎小事,读之如话家常,给人平易近人之感。
②本文语言多为短语,且朴实无华,叙述平静流畅,给读者平淡自然之感。
③文中的几件趣事,如“老死不相往来的舍友”“用麻筋扎破洞裤子的学生”“远看像侠客的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等,让读者在平淡中又感受到了几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