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阅读短文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5-22 回答:爱度老师
【学校文学社打算将这篇小说拍摄成微电影,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小说结尾画家说“老方原来是这个样子”,编剧不理解老方是怎样变成“这个样子”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帮编剧简要概括。
(2)演员在围读剧本时,对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不是很理解。请你任选两个角度给这个句子作批注,帮助演员理解。
老方闪电般猛扑过去,就在火车飞驰而过的一刹那,他抱着羊滚到了路边。
(3)导演认为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大意相同,认为拍摄一个镜头重复播放三次即可。你对此并不认可,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宣传组打算拍摄完成后,将微电影投到校电影社《平凡的伟大》栏目组。请结合小说内容,揣摩宣传组这样安排的原因。
参考答案:
(1)①老方因每晚挑着信号灯巡查铁轨,炯炯有神的眼睛逐渐变成“眯缝眼”。②老方为救进入铁路围栏的羊滚到路边额头被撞得血流不止,饱满的天庭上留下一道疤痕。③老方经常冒雨巡查线路,圆润的下巴累成了尖下巴。
(2)示例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闪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危急时刻老方扑向羊的速度之快,表现了老方为保护村民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示例二:运用动作描写。“扑”“抱”“滚”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方在危急时刻勇救村民家的羊的动作,表现了老方为保护村民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示例三:“猛”字是“忽然,突然”之意,“一刹那”形容极短的时间。这两个词生动地写出了老方在危急时刻时做出的迅速反应,表现了老方为保护村民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3)内容上,这三处句子均是画家就画像的相似度征询村民意见时的交谈。但村民回答时的反应却有所不同,从搭眼一看便摇头否定,到看了好久才否定,再到端详半天还莫衷一是,可以看出村民对老方的了解由广入深,符合认知逻辑。
结构上,均分别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三处句子前后呼应,语言上又略有不同,变化中使得文意的表达更加深切。
(4)小说以画家三改画像为线索,追忆了巡道工老方生前挑灯巡查铁轨、飞扑救羊、为通知村民转移遇难等事,刻画了一位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小人物形象,展现了小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借助这一故事,表达了对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精神的赞美。与《平凡的伟大》栏目内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