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深圳中考二模试卷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等33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3-05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等33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等33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4年初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4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 2B 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本卷共计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 距今4300一4000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考古发现了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集中分布的大型墓葬、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等。据此可推知( )A. 陶寺先民处于旧石器时代B. 陶寺遗址初具早期国家特征C. 奴隶制经济进入繁荣时期D. 陶寺文化受河姆渡文化影响2. 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迁入山林的百姓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历史学家对魏晋百姓举族避难影响有争议B. 魏晋政府对南迁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C. 《桃花源记》文学作品没有历史研究价值D. 《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3. 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清朝边疆治理示意图。治理举措对应正确的是( ) 图1A. 设西域都护B. 册封达赖班禅C. 设宣政院D. 设台湾行省4. 有学者认为,北洋军阀时代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可谓“黑中有亮,暗中有光”。下列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B.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 开办京师大学堂和废除科举制度5. 1878年创办的中兴煤矿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1914至1934年间其盈亏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出( ) 1914—1934年中兴煤矿盈亏情况统计图A. 外国资本的经济掠夺得到遏制B.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C. 民族工业发展与时局紧密相关D. 中兴煤矿在一战间发展受挫6.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 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 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D. 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7. 1945年9月,八路军接受苏共中央的建议“到农村去发展,去没有国民党和苏军的地方发展,不要留在沈阳、长春这样的大城市”,主动撤出了沈阳。此举( )A. 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B. 基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 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D. 基于中国社会性质出现了变化8. 图3是1955年由某集体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该画作意在引导农民( ) (文字: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向好·产量高·收入多)A. 积极投身土地改革B. 支持社会主义改造C. 踊跃加入人民公社D. 加紧分田包干到户9. 1956 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首词见证了( )A.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B.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C. 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D. 改革开放时期的伟大成就10.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了( )A. 中美建交后国际环境改善B. 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C. 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D. 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11. 1987年,深圳市政府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同年,深圳市政府公开拍卖了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1993年,深圳产权交易所成立。深圳的发展历程表明( )A.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强化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共识C.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D. 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建立起来12. 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时代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2014--2024 年的是( )A. 中国式现代化、 两弹一星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入世”C. 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D. 邓小平理论、中国梦13. 观察以下两幅欧洲政治版图,从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A. 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B. 华盛顿体系已建立起来C. 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D. 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4.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据此可知( )A. 苏联模式形成受国际环境影响B. 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针锋相对C. 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成效显著D. 经济危机推动了苏联模式形成15. ChatGPT 作为最新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智能对话、知识总结,再次实现了技术刷新。与此同时,ChatGPT 热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反映了( )A. 世界各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B.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技术的传播C. 科技的运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D.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第II卷(本卷共计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 题,共计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中,曾发生过许多“巧合”,同一时期,东西方相映成趣。今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究吧!材料一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 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36万民工,花了10多年时间将列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达阴山,南至雁门关,东接燕长城直达辽东。 《居延汉简》称汉代长城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材料三 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史称哈德良长城。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3)材料四中涉及的变革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变革集中出现的共同背景。(5)有学者曾说,“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的“时代观念”有哪些?17.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利用表格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解读历史信息,认识中国节日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端午节的历史(节选)时期习俗汉代之前时间尚未固定;主要活动有采药、禳除灾害等。两汉时间向五月五日发展,并成为民间、上层资族共有的节日;活动有采兰沐浴、用桃木板辟邪等。魏晋南北朝南方的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隋唐宋元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龙舟、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明清明代端午节成为官方休假日,节俗活动丰富。材料二 中国传统节日外来节日政治性节日春节圣诞节学雷锋日清明节万圣节青年节端午节五一劳动节建党节中秋节三八妇女节建军节(1)根据材料一,概括端午节的演变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请你参照示例,从材料二政治性节日中任选一个节日(示例除外),写一张“节日宣传卡”。(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围绕“中国节日文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