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广州中考一模试卷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3-21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均不给分。1. 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海水晒盐C. 燃放烟花D. 酒精挥发2. 文物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A.圆雕玉舞人B.透雕重环玉佩C.朱雀青铜顶饰D.炫纹贯耳瓷壶A. AB. BC. CD. D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洁净空气B. 可口可乐C 东平河水D. 液态氮气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C.滴加液体药品D.取用固体药品A. AB. BC. CD. D5. 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氮气B. 二氧化氮C. 氧气D. 二氧化碳6.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B. 在水中投入活性炭可软化硬水C. 加入肥皂水有泡沫多的是软水D.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后再排放7. 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白薯蔓”是可燃物B. “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C. “硫磺”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D. “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8. 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B.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C.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D. 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2Cl39. 大黄素的化学式为C15H12O5,下列关于大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黄素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1B. 相对分子质量为272g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含有32个原子10.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NaOH可作炉具清洁剂D. 铁制品表面刷漆可防止生锈11. 为比较金属M与Fe、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待甲中充分反应后打开K1,使甲中溶液全部进入乙中,乙中无明显现象,打开K2使乙中溶液全部进入丙中,Zn片表面变黑(金属片均足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中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B. 丙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MD. 将M片和Zn片互换位置仍能达到实验目的12. 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黄铜与铜片相互刻画B分离KCl和MnO2加足量水,过滤C鉴别CO和CH4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D除去CO2中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A. AB. BC. CD. D13. 根据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 20℃时,1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C. 1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 当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14. 关于以下教材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图1中水无明显变化而汽油变紫色,证明碘和汽油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和水反应B. 图2中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图3中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图4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15. 青花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器。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氧化钴。钴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Ⅷ族,其化学性质与铁相似。元素周期表(部分)ⅦBⅧⅠB425 Mn 锰54.9426 Fe 铁55.8527 Co 钴58.9328 Ni 镍58.9629 Cu 铜63.55(1)钴的原子序数是 ___________。(2)钴的化合物钴酸锂(化学式LiCoO2,锂元素化合价为+1)常用作手机电池的正极材料,其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钴和铁一样,也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4)在空气中煅烧草酸亚钴(CoC2O4)生成钴的一种氧化物和CO2气体。取一定草酸亚钴充分煅烧后,测得固体质量为4.82g,生成CO2的质量为5.28g。则产物中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16. 截至2023年12月,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6条,运营里程653公里,位列中国第三名。(1)列车车厢顶部用石墨做电弓是利用石墨具有良好的____性。(2)列车车厢用到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车车厢表面刷漆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铁锈中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列车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17.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为 ___________。(2)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3)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 ___________(填现象)。(4)向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边振荡边滴加36.5%的浓盐酸,观察到试管内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且溶液沸腾,推测试管内产生的白色沉淀是NaCl,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溶液沸腾”说明中和反应是 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18. 我国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碳元素的一些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途径Ⅰ:可由化合物与单质参与反应实现,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___________。(2)途径Ⅱ:古人将炉甘石(ZnCO3)煅烧分解可制得 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CO2。(3)途径Ⅲ:反应物中的碳单质具有 __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4)途径Ⅳ: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氨法”捕集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主要流程如图。(5)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 ___________色。(6)工业上用氨水喷淋吸收废气中的CO2,采用“喷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7)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该反应的温度不宜高,原因是 ___________。(8)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CO2和Cu合成醋酸。其微观示意图如图。(9)整个转化中,二氧化碳与醋酸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____。19. 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溶液,预防植物的病虫害。(1)现配制16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需称量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质量为 ___________g。(2)经下列四步配制硫酸铜溶液,操作错误是 ___________(填字母)。A. 用托盘天平称量硫酸铜,称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硫酸铜晶体B. 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水C. 将准确称量的硫酸铜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 将配制好的硫酸铜溶液装入小铁桶中,以备配制波尔多液用(3)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CuSO4溶解度的影响。查阅资料: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出猜想: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S(15℃)>S(10℃)>S(5℃)。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CuSO4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中实验1~3,记录数据。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μS/cm)1Ⅰ:5℃的CuSO4饱和溶液5A12Ⅱ:10℃的CuSO4饱和溶液10A23Ⅲ:15℃的CuSO4饱和溶液15A3①实验结果为A3>A2>A1。小明同学认为不足以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有 ___________。②优化实验: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表中的内容。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μS/cm)4Ⅰ___________ B15___________ ___________ B2③实验总结:根据实验3~5的结果为 ___________,小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20.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活动一:学习小组实验室制取氧气。(1)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2)将KMnO4装入A中试管,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因为 ___________。(3)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外拉,若观察到 ___________则证明气密性良好。(4)若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可选用发生装置 ___________(填字母)。(5)实验室用F装置收集Cl2气体,气体从 ___________口进。(填c或d)活动二:学习小组根据如图装置完成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6)为收集较纯的氧气,需先排尽装置A内的空气,应对弹簧夹的操作是 ___________(填“打开a,关闭b”或“关闭a,打开b”或“关闭a,关闭b”);再次调节弹簧夹,用装置B收集氧气。(7)待装置B集满氧气后,将燃烧着的硫迅速放入装置B中,塞紧胶塞。此时,装置B的现象是 ___________。(8)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