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强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强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一次综合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Mn-55 Zn-65 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下列物质中,放入水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B. 植物油C. 食盐D. 酒精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B. 服用补铁剂治疗骨质疏松症C. 缺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D. 汞、镉属于对人体有害元素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硬铝B. 氧化铜C. 黄铜D. 生铁4.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混合物5. 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天宫空间站”采用了众多先进科技,如形状记忆金属钛镍合金天线,以稀有气体“氙”作为动力的推进器,分别以环氧树脂和碳纤维为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防热夹层等。“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携带多种蔬菜、水果与空间站对接。给三位航天员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天宫空间站钛镍合金天线属于合成材料B. 防热夹层材料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C. 宇航服的制作材料氯丁尼龙胶布、聚酯纤维薄膜等是合成材料D. 蔬菜、水果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6. 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底部有氢氧化钙固体剩余)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固体继续溶解,则加入的物质是 A. 蔗糖B. 氯化钠C. 硝酸铵D. 氢氧化钠7. 为探究X、X、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实验操作 现象产生气泡无明显现象Y表面析出Z固体A. X、Y、ZB. Y、X、ZC. X、Z、YD. Z、Y、X8. 学好化学,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人类开启智慧之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聚乙烯塑料制作蔬菜大湖B.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C. 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 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可以进行热修补9. 向图1装置烧瓶内注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分别剪取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 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B. 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C. 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D. 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化学性质最活泼10. 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KNO3溶解度不变B. 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 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D. 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11. 夏季暴雨前,常出现“闷热”天气,此时鱼塘中鱼儿往往有“浮头”(浮出水面)现象。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C.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D.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12.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褐色的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和II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B. I和III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C. I和IV对比说明普通铁钉比纯铁钉更容易锈蚀D. II和III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和H2O13.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NaCl溶液(泥沙)过滤BFeCl2(CuCl2)加入适量铁粉、过滤CCu(Fe)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DCO2(CO)通入澄清石灰水A. AB. BC. CD. D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C.在一密闭容器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D.在盛有铁钉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A. AB. BC. CD. 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8分)15.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蕴含着浓厚的化学知识。造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北宋诗人曾对“敲冰纸”写下“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的赞美诗句。该造纸的部分生产情景如图:(1)“寒溪”是制得质量上佳纸张的重要原因。因为冬天气温低,水中可溶性杂质溶解度变_______;河面上结的冰层使水与________隔绝,水中细菌、藻类等微生物较少,水质极佳。(2)“楮”指树皮,树皮属于___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舂捣”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_______。(3)“帘”是带筛网的捞纸工具,“举帘”工作原理与实验室中_______(填一操作名称)相似。(4)人们常采用喷洒二乙基锌Zn(C2H5)2溶液的方法来保护纸质文物: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乙烷(C2H6)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5)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纸质图书或档案失火的主要原因:______。16. 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现需要配置50g1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配制50g16%氟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称取氯化钠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①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__g。需要水的质量_______g。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请画出水的液面_______。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2)实验分析,如图所示。①按B操作量取所需的水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若图A中称得氯化钠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②若用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17. 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炼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①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②“火法炼锌”时,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温室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③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发生反应:C+2ZnOfalse2Zn+CO2↑,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④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3)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18. 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用醋酸钠(CH3COONa)过饱和溶液做了一个“点水成冰”的趣味实验。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越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而溶质仍未析出的溶液。醋酸钠的溶解度表如下:(水的密度为:1g/cm3)温度/℃010203040506080100溶解度/g3340.846.554.565.583139153170(1)由上表,你可获得什么信息:______(填一条即可)(2)40℃时,在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40g醋酸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得到醋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3)将(2)中所得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缓慢降温至80℃,无晶体析出,得到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会马上会析出针状结晶,就像结成了“冰块”,从而实现点水成“冰”。①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是______(选填“稳定”或“不稳定”)的。“冰块”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_____。(填“放热”或“吸热”)②“点水成冰”实际上是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4)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水成冰的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水结成冰时,_______发生了改变。(5)醋酸钠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工厂常用10%—25%醋酸钠溶液作为污水处理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所含的杂质,使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现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醋酸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钠溶液1000g,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g。19. 铁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1)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10g铁矿石样品(含氧化铁80%,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①实验时,图1中玻璃管内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②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③处理尾气的反应是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④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g,理论上最多可以得到铁_______g。(2)为比较金属甲和铁的活动性,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中氢气的浓度越大,说明生成的氢气越多。在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①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②金属活动性:金属甲_______铁(填“>”“=”或“<”)。③相对原子质量:甲元素______铁元素。(填“>”“=”或“<”)。(3)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_(填标号)。A. 未擦干的铁锅B. 涂油漆的栏杆C. 盛水的不锈钢水杯20. 金属材料及金属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镓false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半导体、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已知镓在化合物中常为false价,金属活动性顺序:false①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信息,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镓具有导电性 B.氧化镓的化学式为falseC.镓能与氯化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false或false在高温条件下能将镓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镓(3)二氧化锰应用广泛,可作为除锈剂、氧化剂等.通过焙烧false可制取fals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①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焙烧false制取false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___________℃;②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③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false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4)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制备铜的实验,请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两种制备铜的方案(要求含铜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限选试剂:false溶液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的反应规律方案一___________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